导图社区 大二伤寒论(已完成)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注:本思维导图分为六大部分,如图所示。其中方剂后注依次为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特殊煎服方法(有黄色标注)重点方剂(有绿色标注)。
编辑于2024-09-01 22:26:29伤寒论 六经辨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纲要
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
分类
中风
伤寒
温病
本证
太阳病表证
中风表虚证
1桂枝汤证
风寒袭表,卫强营弱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啜热稀粥
禁例
实,酒,热
兼证
2桂枝加葛根汤证
风寒袭表,卫强营弱,经输不利
解肌祛风,升津舒经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葛根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风寒袭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
解肌祛风,降气平喘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
4桂枝加附子汤证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阳虚不固
解肌祛风,扶阳固表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附子
5桂枝去芍药汤证 6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表虚邪陷,胸阳不足
解肌祛风,温通胸阳
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 附子
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中风表虚,气营不足
解肌祛风,益气和营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人参
伤寒表实证
8麻黄汤证
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失宣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禁例
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迟微
兼证
9葛根汤证
麻黄,葛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经气不利
发汗解表,升津舒经
10葛根加半夏汤证
风寒束表,内迫阳明,胃气上逆
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麻黄,葛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半夏
11大青龙汤证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风寒束表,卫闭营遏,阳郁化热
发散风寒,清解郁热
12小青龙汤证
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炙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
风寒束表,卫闭营遏,寒饮内停
发汗解表,温化寒饮
表郁轻证
13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表郁日久,邪微证轻
辛温解表,小发其汗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杏仁,麻黄
顿服
14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表郁日久,邪微证微
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麻黄,杏仁
15桂枝二越婢汤证
表郁邪轻,外寒内热
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麻黄,生石膏
太阳病里证
蓄水证
15五苓散证
气化不利,水饮内停,表证不解
通阳化气利水,外散风寒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白饮和服
16茯苓甘草汤证
胃阳不足,水停中焦
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茯苓,桂枝,生姜,炙甘草
蓄血证
17桃核承气汤
血热初结,蓄于下焦
泻热逐瘀
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
空腹服
18抵当汤证
瘀热互结,病在下焦
泻热破瘀
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19抵当丸证
瘀热互结,病缓
攻逐瘀热,峻药缓攻
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变证
辨治纲要
治则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辨寒热,虚实,有汗无汗,标本
辨治示例
热证
栀子豉汤类证
20栀子豉汤证 21栀子甘草豉汤证 22栀子生姜豉汤证
热郁胸膈,气机不畅
清宣郁热,益气和中,降逆止呕
栀子,豆豉 炙甘草 生姜
23栀子厚朴汤证
热扰胸膈,气滞于腹
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栀子,厚朴,枳实
24栀子干姜汤证
热扰胸膈,中焦有寒
清上温中
栀子,干姜
禁例
大便旧微溏者禁用
2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邪热壅肺
清宣肺热
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
26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热盛,津气两伤
清热益气生津
石膏,知母六两,甘草,粳米,人参三两
27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热迫大肠,表证不解
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28黄芩汤证 29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胆火内热,内迫阳明
清热止利
黄芩,黄连,甘草,大枣 半夏,生姜
心阳虚证
30桂枝甘草汤证
心阳不足
温通心阳
桂枝,炙甘草
顿服
3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心阳虚损,心神浮越
温补心阳,镇潜安神
桂枝,炙甘草,牡蛎,龙骨
3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心阳重伤,心神浮越,痰浊内扰
温通心阳,镇惊安神,涤痰
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蜀漆,牡蛎,龙骨
33桂枝加桂汤证
心阳不足,水寒上逆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桂枝五两,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水气证
34苓桂枣甘汤证
心阳不足,下焦水饮欲动
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茯苓,桂枝,炙甘草,大枣
甘澜水
35苓桂术甘汤证
脾失健运,水饮内停
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36茯苓白术汤证
脾虚水停,经气不利
健脾利水,调和营卫
茯苓,白术,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脾虚证
3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脾虚不运,气机雍滞
健脾温运,行气宽中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
38小建中汤证
中焦虚损,气虚血少
温中健脾,调和气血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胶饴
呕家不可用
39桂枝人参汤证
脾阳不足,表邪未解
温阳健脾解表
桂枝,炙甘草,干姜,人参,白术
肾阳虚证
40干姜附子汤证
肾阳暴虚
急救回阳
干姜,生附子
顿服
41茯苓四逆汤证
阴阳俱虚,水火失济
回阳益阴
干姜,生附子,炙甘草,人参,茯苓
42真武汤证
肾阳虚衰,水气内停
温肾阳,利水气
生姜芍茯皆数三 二两白术一附探
阴阳两虚
43甘草干姜汤证 44芍药甘草汤证
阴阳两虚
辛甘复阳,酸甘复阴
炙甘草,干姜 炙甘草,白芍药
45芍药附子干姜汤证
阴阳两虚
扶阳益阴
炮附子,芍药,炙甘草
46炙甘草汤证
心阴阳两虚
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结代脉绪四两甘 枣枚三十桂姜三 半升麻麦一斤地 二两参胶酒水涵
加清酒
结胸证
辨证
按之痛 寸脉浮,关脉沉
热实结胸证
47大陷胸汤证
水热互结于胸膈脘腹
泻热逐水迫结
甘遂,大黄,芒硝
48大陷胸丸证
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泻热逐水,峻药缓攻
甘遂,大黄,芒硝,杏仁,白蜜,葶苈子
顿服
49小陷胸汤证
瘀热互结于心下
清热化痰开结
黄连,半夏,瓜蒌实
寒实结胸证
50三物小白散证
寒水痰实结于胸膈
温下寒实,涤痰破结
桔梗,巴豆,贝母
治禁与预后
禁下,禁发汗
脏结证
正虚邪实,攻补两难
痞证
辨证
按之濡
热痞
5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中焦有热,痞塞不通
泻热消痞
大黄,黄连
麻沸汤
52附子泻心汤
中焦有热,痞塞不通,卫阳不足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大黄,黄连,黄芩,炮附子
麻沸汤
寒热错杂痞证
53半夏泻心汤
寒热错杂,中焦痞塞,升降失常
和中降逆,消痞散结
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去渍再煎
54生姜泻心汤
脾虚水停,气机痞塞
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生姜,干姜,炙甘草,人参,大枣,半夏,黄芩,黄连
去渍再煎
55甘草泻心汤
脾胃气虚,痞利俱甚
和胃补中,硝痞止利
炙甘草,黄芩,黄连,半夏,人参,大枣,干姜
去渍再煎
其他痞证
痰气痞证
56旋覆代赭汤证
胃虚气逆,痰气壅塞
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包煎
去渍再煎
水痞证
57五苓散证
水气内停,逆阻中焦,气机痞塞
化气行水消痞
见太阳病15
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证
58赤石脂禹余粮证
下元不固,滑脱不禁
涩肠固脱止利
赤石脂,禹余粮
上热下寒证
59黄连汤证
胃中有热,腹中有寒
清上温下,调和脾胃
黄连,桂枝,大枣,干姜,炙甘草,人参,半夏
火逆证
欲愈证
类似证
饮停胸胁证
60十枣汤证
水饮内停胸胁
攻逐水饮
甘遂,大戟,莞花
平旦服
胸膈痰实证
61瓜蒂散证
痰壅胸膈,气机受阻
涌吐痰实
瓜蒂,赤小豆,豆豉
顿服
风湿证
62桂枝附子汤证
风寒湿邪相搏,气机运行不畅,肌表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桂枝,炮附子,生姜,大枣,甘草
63白术附子汤证
风寒湿邪相搏,气机运行不畅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白术,炮附子,生姜,大枣,甘草
64甘草附子汤证
风寒湿邪相搏,关节
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桂枝,白术,炮附子,甘草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纲要
提纲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因病机
木郁化火,木郁土虚
本证
寒热错杂证
1乌梅丸证
上热下寒,蛔虫内扰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乌梅,干姜,附子,当归,人参 桂枝,细辛,蜀椒,黄连,黄柏
苦酒泡之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胃热脾寒,寒热格拒
清上温下,辛开苦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3麻黄升麻汤证
肺热脾寒,阳气内郁
清上温下,发越郁阳
麻黄,升麻,知母,石膏,当归 桂枝,芍药,甘草,干姜 白术,茯苓,天门冬 黄芩,葳蕤
寒证
4当归四逆汤证
血虚寒凝,经脉不畅
养血散寒,温经通脉
当归,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细辛,通草
5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血虚寒凝,肝胃久寒
养血通脉,暖肝温胃
当归,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细辛,通草,生姜,吴茱萸,清酒
6吴茱萸汤证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暖肝,温胃,降浊
见阳明病16
热证
7白头翁汤证
肝经湿热,下迫大肠
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厥热胜复证
厥证
病机
辨治
热厥
四肢冷,身热
轻证
重证
8白虎汤证
见阳明病2
寒厥
阳虚阴盛厥
9四逆汤证
亡阳,真寒假热
回阳救逆,温中祛寒
附子,干姜,炙甘草
冷结膀胱关元证
灸关元
真武汤
痰厥
10瓜蒂散证
水厥
11茯苓甘草证
治禁
厥证不可下
呕哕下利证
呕证
阳虚阴盛证
12四逆汤证
见厥阴病9
邪传少阳证
13小柴胡汤证
见少阳病1
痈脓致呕证
自愈
哕证
误治胃寒证
哕而腹满证
下之
下利证
下利辨证
实热下利证
14小承气汤证
见阳明病6
15栀子豉汤证
见太阳病20
虚寒下利证
阳虚阴盛下利证
16通脉四逆汤证
阴阳格拒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见厥阴病9
虚寒下利兼表证
17四逆汤证
见厥阴病9
18桂枝汤证
见太阳病1
虚寒下利转归
预后
正复可愈证
正衰危重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纲要
提纲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因病机
心肾俱虚
治禁
禁汗,禁下
本证
寒化证
辩证要点
肾阳虚
1四逆汤证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急救回阳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2通脉四逆汤证
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3白通汤证 4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阴寒内盛,虚阳下陷
通阳举陷止利
生附子,干姜,葱白 人尿,猪胆汁
5真武汤证
肾阳虚衰,水气泛溢
温阳利水
见太阳病42
6附子汤证
肾阳虚衰,寒湿凝滞于肢体关节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炮附子,白术,茯苓,人参,芍药
7吴茱萸汤证
寒邪犯胃,浊邪上逆
见阳明病16
8桃花汤证
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
温涩固脱
赤石脂,干姜,粳米
正虚气陷证
灸百会,关元,气海
热化证
9黄连阿胶汤证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10猪苓汤证
少阴热化,水热互结
清热育阴利水
猪苓,茯苓,阿胶,泽泻,滑石
阳郁证
11四逆散证
少阴阳气郁遏不达
舒畅气机,透达郁阳
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白饮和服
兼变证
少阴兼表证
12麻黄细辛附子汤
少阴阳虚,风寒外感
温经解表
麻黄,细辛,附子
13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阳虚,风寒外感
温经解表
麻黄,附子,炙甘草
少阴急下证 14大承气汤证
火热内炽,肾水告竭
见阳明病7
热移膀胱证
伤筋动血证
咽痛证
15猪肤汤证
少阴阴亏,虚火上扰
滋肾润肺,清热利咽
猪肤,白蜜,白粉
16甘草汤证 17桔梗汤证
邪热客于咽喉
清热利咽
生甘草 桔梗,生甘草
18苦酒汤证
痰热郁结,咽喉不利
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苦酒,半夏,鸡子白
少少含咽之
19半夏散及汤证
寒客咽喉,痰湿阻滞
通阳散寒,涤痰开结
半夏,桂枝,炙甘草
白饮和服
预后
正复欲愈证
阳回可治证
正衰危重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纲要
提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深,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因病机
脾阳不足,寒湿阻滞
本证
四逆辈
1理中汤
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寒湿内阻
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四逆汤
回阳救逆,温中祛寒
附子,干姜,炙甘草
小建中汤
兼变证
太阴兼表证
桂枝汤证
见太阳病1
太阴腹痛证
2桂枝加芍药汤证
脾虚气滞络瘀
通阳益脾,和络缓急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3桂枝加大黄汤证
脾虚气滞络瘀,腐秽实邪
通阳益脾,散瘀导滞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大黄
太阴发黄证
茵陈五苓汤
茵陈术附汤
茵陈四逆汤
预后
太阴中风欲愈候
太阴阳复自愈证
脾家实
太阴转属阳明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纲要
提纲
少阳之为病,口苦,烟干,目眩也。
病因病机
胆火上炎,枢机不利
治禁
禁吐,禁下,禁汗,禁利小便,禁温针
本证
1小柴胡汤证
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
和解少阳,条达枢机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去渍再煎
禁例
兼变证
治则
2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枢机不利,太阳营卫不和
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桂枝,芍药
3大柴胡汤证
少阳胆火内郁,阳明燥热里实
和解少阳,通下热结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 枳实,芍药,大黄
去渍再煎
4柴胡加芒硝汤证
少阳兼阳明里实,正气偏弱,燥实较轻
和解少阳,泻热润燥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芒硝
5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
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牡蛎,瓜蒌根,炙甘草
去渍再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病入少阳,邪气弥漫,心神逆乱
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 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
传变与预后
热入血室证
小柴胡汤
见少阳病1
针刺期门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纲要
提纲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因病机
邪热内陷,燥实搏结
脉证
大,滑数,沉实有力
本证
热证
1栀子豉汤证
见太阳病20
2白虎汤证
无形邪热炽盛,充斥内外
辛寒清热
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3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热盛,津气两伤
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见太阳病26
立夏后,立秋前服
4猪苓汤证
阴伤有热,水热互结
清热利水育阴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实证
攻下法
5调胃承气汤
燥热内盛,腑实初结 以燥坚为主
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炙甘草,芒硝,大黄
6小承气汤
热实内结,腑气不通 以痞满为主
泻热通便, 行气除满
大黄,厚朴,枳实
7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燥屎阻塞 痞满燥实俱胜
峻下燥结,荡涤热实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润下法
8麻子仁丸证
胃强脾弱,肠道失润
润肠滋燥,泻热通便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蜜和丸
外导法
阴虚液亏,肠燥湿润
润肠通便
9蜜煎方,土瓜根,猪胆汁
下法禁例
下法辨证
变证
发黄证
湿热发黄证
10茵陈蒿汤证
湿热郁蒸,熏蒸肝胆,兼腑气壅滞
清热解湿,利胆退黄
茵陈,栀子,大黄
11栀子柏皮汤证
湿热蕴结,热重湿轻,熏蒸肝胆
清热利胆,兼泻湿退黄
栀子,黄柏,炙甘草
1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表证未解
清热利湿,宣散表邪
麻黄,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 杏仁,生姜,大枣,甘草
潦水
寒湿发黄证
寒湿中阻,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
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13茵陈术附子汤,14茵陈理中汤
被火发黄证
血热症
衄血证
下血证
蓄血证
15抵当汤证
阳明邪热与宿瘀相结
泻热逐瘀
见太阳病18
中风中寒证
辨证纲要
辨虚证实证
中寒呕逆证
16吴茱萸汤证
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浮动主题
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迟微
实酒热
注: 本思维导图分为六大部分,如图所示。 其中方剂后注依次为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 特殊煎服方法(有黄色标注) 重点方剂(有绿色标注)
表里燥饮弥
四通白真附吴桃 寒格戴水湿胃肠
虚热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