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总结!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内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8-10 10:40:3713 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感觉与知觉
感觉
感觉是个体对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馈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人能差别出他们的差别,并把他们区别开来的能力
感受阈限:是能够引发感觉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阈限(从无到有):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从有到有增多):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到特性p104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u
感觉后像
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刻消失,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正后像:与刺激物的特征保持相同(亮-亮)
负后像:与刺激物的特征相反(亮-暗)
感觉对比(继时对比)
同一感官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产生对比的现象
马赫带效应:人在明暗交接处,感到亮的更亮,暗的更暗
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联觉现象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闪光融合
当刺激断续作用时,随着断续频率增加,感觉到的不是断续刺激而是连续刺激的一种景象
如:电影院放电影是以极快的速度放映一张张的幻灯片,而我们看到的是连续的画面
感觉补偿
眼盲耳聪
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特性p106
选择性(对象vs背景)
整体性(背景VS对象)
理解性
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的恒常性
颜色的恒常性
知觉学习
知觉适应
与感觉的区别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
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
知觉包括有思维的因素
种类p105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
试崖实验
方位定向
时间知觉
形式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时序的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对时间的预测
依据
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
计时工具
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和移动速度的感知
错觉知觉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认知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社会知觉错觉
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种类P107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品质P108
注意的广度
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任务和性质
个人知识经验
把握对象的方法
注意的稳定性
时间越久稳定性越强
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感受性总是有间接的加强和减弱,因此注意也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完成后做别的事):主动,及时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调动到另一个对象上
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分类p110
保持时间长短
感觉记忆储存时间0.25~4s
短时记忆储存时间5s~1min
长时记忆储存时间1min以上
记忆内容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过程p111
识记
人们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起始环节
分类
目的性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理解程度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保持和遗忘
遗忘规律: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影响因素
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的程度
过度学习150%效果最佳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
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
遗忘的同化理论
减少遗忘的方法
及时复习
合理复习
再认或回忆
促进中学生的记忆方法
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深度加工学习资料
进行组块化编码
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最高形式
特征
概括性(谚语,古语)
间接性(望闻问切)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分类p114
直观动作思维 小孩,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停止了
形象思维 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导演,艺术家,
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定某一事物
直觉思维:(守门员)
分析思维(研究员)
辐合思维:有方向,有范围,有条律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一题一解)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一题多解)
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发散思维
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
综合把各个部分合起来进行考虑
比较与分类
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分类,从属关系和等级系统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
概括: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合并起来
具体化与系统化
问题解决
过程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问题
检验假设
策略
算法
启发法
爬山法
因素
已知的经验
无关信息的影响
问题表征的方式
定势
功能固着
动机和情绪
人际关系
原型启发
创造性思维
是指个体产生的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特点
流畅性: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数量越多流畅性越高
变通性: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独创性:对同一个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者其独创性越高
影响因素
环境
智力
低智商者难以有高的创造力
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
高的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低创造力,智商水平可高可低
个性
具有幽默感
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喜欢幻想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具有独立性
培养方法
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性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想象
想象是个体对人脑中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种类
无意想象(梦)
有意想象
再创想象: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水平较低
创造想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
浮动主题
刺激输入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直觉,记忆
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体差异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及其生活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