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违纪违法事实认定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违纪违法事实认定研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实践要求,理论探究。详细概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流程。
这是一篇关于案件处置的考量因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社会效果上考量,从纪法上考量,从政治上考量。
这是一篇关于论受贿罪的实行行为(劳东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获取财物作为受贿罪实行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重新界定,职务关联性要件的体系性解读,论证前提与方法论的基本交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违纪违法事实认定研究
理论探究
主要依据
与公职人员履职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其他规范社会管理、民商事交往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基本原则
依据党内法规、监察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和形势政策,对违纪违法事实进行准确认定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和对公职人员从严管理监督的要求,对行为人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反映其行为本质和危害性
充分保障党员和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简单重复、过度评价,确保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步骤和方法
对具体违规事实或行为进行抽象概括
将事实或行为的具体要素与党规党纪规定的违纪行为构成要件各要素进行反复比对和分析
判断该事实或行为是否存在紧急避险、正当职务行为等违规阻却事由
对党员的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与对违纪行为的认识等有责要素进行判断
是否存在不可抗力、执行上级命令、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等责任阻却事由
按照充分评价原则,统筹考虑有关事实或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依规依纪、审慎稳妥作出是否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综合判断,确保案件处理效果
实践要求
单纯认定违纪
只认定构成一种违纪
持续、继续性违纪行为
违纪行为构成要件存在包含关系
直接适用特殊规定
基于同种违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性质相同的违纪行为
引用有关条规认定构成一种违纪
实施一个违纪行为的同时又有不具期待可能性的另外一个行为
不能期待行为人主动如实报告自身违纪问题,即未报告、隐瞒不报行为虽具有违规性,但在主观责任层面,因为存在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责任阻却事由而不构成违纪
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属于组织根据信访反映等情况,要求行为人如实说明有关问题,基于权利让渡、义务增持等要求,此时行为人有如实向组织说明的作为义务,且在有责性层面具有期待可能性,若故意违反该义务则应当认定构成违纪
“从一重”处理
一个违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以上条款
多个关联违纪行为间存在牵连关系
多种违纪合并处理
实施了数个独立的违纪行为
“组合型”违纪行为
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亲属失管失教家风败坏行为
同时评价违纪、违法
轻处分原则不再评价
党员的优先考虑违纪评价,公职人员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行为优先考虑违法评价
给予党纪或政务轻处分的后果存在实质性差异,或者有其他影响案件处理效果的情形,考虑到准确区分责任轻重、体现惩戒效果等因素,仍可以同时给予党纪、政务轻处分等
部分违犯党纪的行为并不同时构成职务违法
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
违反党的组织纪律
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包庇同案人员
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行为
政务处分法的法定从重情节
参加迷信活动
违反政治纪律
违反公职人员道德要求
监察机关作出政务处分和任免机关、单位作出处分属于“政务处分与处分双轨并行的二元处分体制”下的实质上的“同一评价”
同时评价违纪、违法、职务犯罪
一般情况
职务犯罪行为
纪法衔接条款
违法行为
优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纪律处分条例》分则规定的违纪行为类型
不符合,适用纪法衔接条款
特殊情况
涉嫌职务犯罪行为的全部事实或部分情节,在适用纪法衔接条款的同时,适用《纪律处分条例》分则有关规定从违纪层面进行特殊评价
有关事实或行为符合《纪律处分条例》分则规定的违纪行为类型构成要件
有关事实或行为属于强化政治监督的重点领域,具有惩处和教育的典型意义
有关事实或行为具有严重政治危害性,可能危害党的执政地位,破坏党的执政基础
在违纪事实具体表述时,仍应将其作为情节表述,以便充分展现行为人违纪问题的全貌,为集体审议作出恰当处理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