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介质阻挡放电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气体放电。介质可以覆盖在电极上或者悬挂在放电空间里,这样,当在放电电极上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时,电极间的气体,即使在很高气压下也不会被击穿,从而形成所谓的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高气压下的非平衡放电。这种放电的击穿和其他放电的相似之处是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从电场中获取能量,通过电子与周围原子分子碰撞,电子把自身的能量转移给它们,使它们激发电离,产生电子雪崩。当气体间隙上的外电场电压超过气体的击穿电压时,气体被击穿形成通路,产生极间火花或弧光等现象。可是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由于电极间介质的存在,限制了放电电流的自由增长,因此也阻止了极间火花或弧光的形成。
在气压为10^5Pa或更高的情况下,气体的击穿会造成大量的电流细丝通道,而每一个通道相当于一个单个击穿或者是流光击穿,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微放电。单个微放电是在放电气体间隙里某一个位置上发生的,同时在其他位置上也会产生另外的微放电。正是由于介质的绝缘性质,这种微放电能够彼此独立地发生在很多位置上。当微放电两端的电压稍小于气体击穿电压时,电流就会截止。在同一位置上只有当电压重新升高到原来的击穿电压数值时才会发生再击穿和在原地产生第二个微放电。可以理解这样就会在放电的一个半周期内出现大量时间短促的电流脉冲群,在整个放电时间和空间内大量微放电是无规则地分布着的,总得来看介质阻挡放电貌似均匀的辉光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