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AD-AS模型,即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编辑于2024-09-26 14:42:28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通常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简称M-F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由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的,该模型扩展了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主要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这些政策工具通常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收入政策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通常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简称M-F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由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的,该模型扩展了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主要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这些政策工具通常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收入政策等。
第 15 章 国 民 收 入 的 决 定 : 𝑨𝑫 − 𝑨𝑺 模 型
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 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基本特征
收入-支出模型
仅考虑到产品市场
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
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
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
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IS-LM 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
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
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仍是总需求分析
AD-AS 模型
属于中期分析
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
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还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
总需求分析➕总供给分析
内在联系
取消投资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假定
IS 曲线可由收入-支出模型推导
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
AD 曲线可由IS-LM 模型推导
总供给曲线有哪些类型? 请分别说明
总供给曲线
劳动力市场理论
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存在分歧
推导出不同的总供给曲线
总量生产函数
分类
古典总供给理论
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
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
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
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
价格和价格是刚性的
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
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是一条水平线
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
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 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
总需求
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 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p与y关系
由于实际余额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可由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推导
途径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
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
请利用 IS-LM 模型推导出 AD 曲线, 并说明影响 AD 曲线斜率的因素, 在什么情况下 AD 曲线更平坦, 又在什么情况下 AD 曲线更陡峭呢?
AD 曲线
IS 斜率对 AD 斜率的影响
IS 曲线越陡峭则产出的变化量较小
IS 越陡峭 AD 曲线越陡峭
影响 IS 曲线斜率的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税率 t
LM斜率对 AD 斜率的影响
当 h 给定时,k越小 LM 曲线越平坦, AD 曲线越平坦
当 k 给定时,h越小 LM 曲线越陡峭, AD 曲线越平坦
比较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 和宏观经济中的 AD-AS 模型, 说明两者的异同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含义
商品的需求数量决定
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 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对商品价格预期
宏观经济学AD-AS 模型的含义
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
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概括
价格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相同
原理不一样
微观经济,需求曲线是通过无差异曲线推导得出, 供给曲线是由边际成本推导
宏观经济,需求曲线由 IS − LM 模型推出, 供给曲线是通过理论假设推出
微观经济研究单个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宏观经济研究的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
相同点
“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说明 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宏观经济 AD—AS 模型说明 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不同点
内容上很大不同
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
微观领域的事物,宏观领域的事物
理论基础不同
需求曲线
消费者行为理论
供给曲线
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总需求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 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总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
功能不同
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
价格和产出决定,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现象
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从获得方法来看
由 IS-LM 图推导
分析
图像
从产生效应来看
实际余额效应
税收效应
汇率效应
税收效应
AS-AD 模型和IS-LM 模型中 挤出效应机制的异同
IS-LM 模型的 挤出效应机制
挤出效应
定义
取决于投资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图像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
LM 曲线不变,IS 曲线越陡峭, 其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两个极端现象
凯恩斯主义极端
挤出效应为零,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古典主义极端
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失效
分析的局限性
乘数作用在发挥作用时,受限于一定的经 济条件
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受限于投资和储蓄的独立性程度
货币供给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忽视了总供给方面,受限于短期分析
只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而忽视通货膨胀
基于 AS-AD 模型的分析
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税收效应
图像
由于价格上涨,相对于不变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增加, 使得利率提高从而对投资产 生挤出效应
同时价格的上涨使得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增加,对私人部门的生产产生消极的影响
异同
模型假设
IS-LM
AD-AS
分析决定
IS-LM
AD-AS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 IS-LM 模型中, 由 P(价格)自由变动, 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理论来源
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为什么
分析
图像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 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 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萧条
交点 E 决定的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
分析
高涨
交点 E'决定的收入为𝑦′,价格水平为𝑃′,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
分析
滞涨
点𝐸′决定的收入为𝑦′,价格水平为𝑃′,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
分析
图像
a萧条和高涨
b滞涨
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总需求
预期
预期收入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
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
税收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等财政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或者减少货币供给
世界经济
汇率和国外收入
总供给
天灾人祸
任一数量的劳动能够生产的产量减少
技术变化
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
风险承担意愿变化
风险增加,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减少
进口商品价格
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厂商生产成本上升
劳动意愿
偏好闲暇,既定工资水平,劳动供给会减少
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总需求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主要因素
货币需求对收入 和利率的敏感系数
对收入敏感系数越大, 对利率的敏感系数越小, LM 曲线越陡,则 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 AD 曲线越平缓,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边际消费倾向和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 IS 曲线越平缓,则 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 AD 曲线也越平缓, 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根据收入—支出模型 推导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
推导
图像
分析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常规) 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
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
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