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知识点有概述、小学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内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九章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节 概述
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与三方面要素相关:师生互动关系;时空环境安排;教学因素组合。
分类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制教学(小班、大班、合班);按照师生交往程度划分:直接的(个别教学等)和间接的(个别学习、计算机教学、广播电视教学。)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特征、优点、缺点
(二)辅助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辅导【个别教学】
含义: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要求:1)教学内容重在解决学生疑难、深化认识;2)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能力;3)重视指导学习方法和态度;4)平等对待学生。
评价: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促进个体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现场教学
含义: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
优点:1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使抽象理论直观化;2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1准备安排充分(明确现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参与对象等);2重视现场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感知感性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及时交流总结(时间、形式、谁、在哪里总结等等)。
3.复式教学
含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以为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要求:“动与静”关系;“多与少”;“点和面”(避免年级之间的干扰);教师与助手的关系(高年级学生做助手)。
三、当代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趋势
(一)教学单位合理化:班级规模的小班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综合化:任何形式都有利弊,需要对各种有机整合综合运用。
(三)作为排列多样化:传统的座位是“秧田式”有利于集体讲授;“马蹄形教师处在“u型”缺口对面便于教师主讲学生交流,但易产生紧张感”;“圆形”要求不超过20-25人。
第二节 小学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一、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形式上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241))。
二、上课
上好课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教学效果好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p246:1作业重要性;2分三类;3布置和批改要求。
四、课外辅导:1重要性;2分类(个别和集体);3要求。
五、学业考核与评定:1重要性;2考核分为考查与考试;评定分为评分与评语;3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