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职业理念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章 职业理念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关于第十六讲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导图,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旨在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是一个关于第十三讲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维导图,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是一个关于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的思维导图,涵盖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职业理念 (15%)
第一节 教育观
教育素质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产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
发展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教育素质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重要-单选+材料分析)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
纵向:贯穿幼小中高各级
横向: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各类
社会意义:超越学校范围,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宏观:国家政策的保障
中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p10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单选+材料)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eg:注意到学生不开心)
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考虑学生意见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eg:鼓励学生自己探究)
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eg: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eg: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和人格
微观
学校作用的发挥(了解)
1、学校管理者转变教育理念
2、开展校外、课外教育活动
3、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了解):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要)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
遵循规律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
有潜力(有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
会犯错(容错)
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单)
有情绪、有个性
2、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
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换位思考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尊重学生的意见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保护学生的权利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由......到......: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分阶段教育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匀速;不同方面,不同步:关键期
互补性:身身互补(眼盲耳聪);身心互补(身残志坚):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材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材料)
教育公正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学生的共同发展
性别
民族
地域
家庭背景
身心发展水平
第三节 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与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学与研究:教师是教学教育的研究者
学校与社区: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对待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
对待教学:帮助、引导
对待自我: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合作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复杂性与创造性;2、 连续性与广延性; 3、长期性与间接性; 4、主体性与示范性; 5、个体性与群体性 复杂性: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教师的专业发展(单) 阶段: 1、福勒与布朗——三阶段理论:关注生存(人际关系)、关注情境(成绩)、关注学生(差异) 2、斯德菲——五阶段理论:预备、专家、退缩、更新、退出生涯 3、叶澜——“自我更新”取向教师发展理论:非关注(正式教师教育之前)、虚拟关注(学生)、生存关注(新任教师)、任务关注(关注教学)、自我更新关注(有意识的自我规划)
口诀:赞助盒饭
口诀:见醋放盐
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两全
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
素质内涵口诀:提素创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