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这是一个关于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的思维导图,涵盖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编辑于2024-09-29 11:35:49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4-30分/单、简)
班级与班集体
群体概述(单、辨)
概念: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其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一群人的集合体。(了解)
群体的心理功能(单)
归属
安全感、温暖
认同
赞同、认可
支持
鼓励、支持
塑造
人才培养、人格塑造
群体的分类
正式群体
根据制度、章程或其他要求正式成立的群体
班级、少先队、共青团
非正式群体
以个人间共同取向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老乡会、兴趣小组
对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消极作用
班级概述
概念
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发展
16世纪,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地位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班集体的概念
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 导核心及良好的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单、简)
组建阶段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
核心形成阶段
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班干部群体)
发展阶段
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题,初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成熟阶段
趋向成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班风
一个好班集体的特征(简答)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单)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方向和动力
建立得力的核心
建立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重要标志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概述
概念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课堂情境的相互协调
功能
维持
基本功能
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
促进学生的学习
原则
系统性
自组织性
内在性
动态性
目标
激励
反馈
基本模式
行为主义取向
教师的职责是强化适宜的行为,根除不适宜的行为
人本主义取向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维持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效能取向
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
影响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
有直接的影响
班级规模
班级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
课堂结构管理(单)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
课堂常规的建立
学生座位的分配
课堂教学结构
合理利用教学时间
课表编制
教学过程的规划
课堂气氛管理(单)
类型和特征
积极的课堂气氛
消极的课堂氛围
对抗的课堂氛围
影响因素
教师的因素
学生的因素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条件
课堂纪律管理
概述(单)
含义(了解)
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
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
学生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和监督
集体促成的纪律
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
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自我促成的纪律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时
课堂纪律发展阶段
反抗行为阶段(4-5岁)
对抗性,没有规则,但畏惧斥责
自我服务行为阶段(5-7岁)
自我为中心,关心的是行为后果是奖励还是惩罚
人际纪律阶段
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自我约束阶段
能够自我约束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干预和矫正
预防
教学富有吸引力
进行参与式教学
维持动量
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处理转换
维持团体注意
责任性
团体警觉
在讲述和讨论期间,教师用来维持所有学生注意力的提问策略
明察秋毫
一心多用
避免涟漪效应
干预
非言语线索
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
表扬其他学生
言语提醒
使用幽默
矫正
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物
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标准
减少强化的频率
班主任工作
概述
地位和作用
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基本条件(简答)
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广博的知识与才能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工作内容(单、简、材料)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观察法
最基本的方法
谈话法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调查访问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操行评定
自评-小组-班主任-反馈
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个别教育工作
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材料)
关心,热爱与要求相结合
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动机
善于发觉闪光点
因材施教
持之以恒
工作方法
说理教育法
激励法
榜样示范法
角色模拟法
暗示法
契约法
课外活动
概念
课堂教学之外,用以补充课堂教学
意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特长
特点(单)
自愿性、自主性
灵活性、综合性
开放性、实践性
主要内容(单)
社会实践活动
学科活动
科技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形式
个人活动
小组活动
群众性活动
组织管理要求
明确目的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
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人际关系
概念
心理关系
印象形成效应(单)
概念
若干效应
刻板效应
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
晕轮效应
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是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首因效应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近因效应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投射效应
认为自己有某种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单)
学校与家庭
家访
班级家长会
家长学校
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
学校与社会
依托社区教育委员会
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教师心理
教师概述(单)
含义
广义:把知识、技巧和技能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延性
(培养人才周期)长期性和间接性(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领导方式
强硬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民主型
教师角色(单)
构成
家长代理人、朋友、知己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心理调节者(心理保健医生、心理辅导者)
学习者和研究者
示范者
班级领导者
教育艺术家
角色意识
角色认知(角色扮演的首要条件)
角色体验
角色期待
教师心理特征(单、简、材料)
认知特征
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
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
实践性知识
教室累积的教学经验
文化性知识
教师应具有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
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计划和安排的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
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人格特征
职业信念
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生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学归因
职业性格
优秀教师性格品质可以促进教师理解学生与学生相处,了解自己
行为特征
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与性,任务取向性和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
教师成长心理
教师成长的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
情绪耗竭(生理和心理)
去人性化
个人成就感低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会因素(工资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
组织因素(复杂)
个人因素
维护
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学校的帮助
社会的支持
口诀:恒心才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