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七章,1.乾、嘉两朝的皇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三大类别--大内御苑、行言御苑、离言御苑2.江南、北方和岭南比较成熟,集中反映了成熟后期民间造园艺术所取成就3.宋明以来的文人园林特点消失,虽着重于技巧但失去了思想内蕴。
编辑于2024-10-12 14:13:07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23456节
总说
1.乾、嘉两朝的皇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三大类别——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2.江南、北方和岭南比较成熟,集中反映了成熟后期民间造园艺术所取成就 3.宋明以来的文人园林特点消失,虽着重于技巧但失去了思想内蕴
皇家园林
1.北京西北郊,承德扩建御苑 2.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其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大型人工山水园,静明、清漪为天然山水园,静宜园为天然山地园 汇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后期宫廷造园的艺术精华 3.西北郊以外:南苑、避暑山庄、静寄山庄 4.乾隆朝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标志着康熙、雍以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大内御苑
西苑:北海的园中之园——静心斋 快雪堂——庭院内有移自北宋东京艮岳的名石“云起”
慈宁宫花园:幽邃雅致,恬静脱俗
建福宫花园:没有水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
宁寿宫花园:五进院落各有特色,互不雷同
行宫御苑
静宜园:一座具有“幽燕沉雄之气”的大型山地园,也相当于一处园林化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静明园:玉泉湖,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传统格局,天下第一泉
南苑:一座兼有皇家园林和演武场性质的行宫御苑
离宫御苑
圆明园
圆明园: 1.乾、嘉两朝是圆明三园的全盛时期 2.分为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3.三园都是水景园,以水面为主题,圆明园的水面大中小结合,叠石而成的假山 4.西部中路是三园重点,最大的的岛——九洲清晏
长春园: 1.以一个大水面为主体,周围岗阜回环 2.茹园,以南京的瞻园作为设计蓝本,狮子林也是苏州名园狮子林的写仿 3.南景区建筑比较疏朗 4.北景区即西洋楼,六幢建筑物是巴洛克风格宫殿式样, 西洋楼是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 也是把欧洲和中国这两个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创造性尝试,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绮春园: 1.为小型水面结合岗阜穿插的集锦 2.具有水村野居的自然情调
补充:1.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2.建筑群都以院落的布局作为基调,分别与那些自然空间和局部山水地貌相结合, 从而创造一系列丰富多彩、性格各异的“景点” 3.这些景点一般以建筑为中心,相当于小型的景区,这些景点可视为“园中之园”, 形成了独特的“集锦式”总体规划 4.以植物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六分之一
总结:小园林是园林三园的低细胞,归位六类 1.摹拟江南的意趣,有的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园为创作蓝本 2.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 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加以变异,有些小园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园为创作蓝本 4.再现道家传说的仙山琼阁,佛经所描绘的梵天乐土的形象 5.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 6.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或者吐粗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在清代皇家诸园中仍然是规模最大的一座 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 广大的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湖泊景区: 1.人工开凿的湖泊,浓郁的江南情调,洲、岛、桥、堤分成若干水域,是清代皇家园林常见理水方式, 以金山亭为总览全局的重点 2.湖泊景区的三条游览线: (1)东路游览线始于东宫北端的卷阿胜境殿 (2)中路游览线始于“万壑松风”,下陡坡过桥即达形如灵芝的“芝径云堤”。 (3)西路游览线起自正宫后门岫云门,经“驯鹿坡”北行,左依山,右临湖,纵深远处为山区“南山积雪”的对景 3.湖泊最大的岛——如意洲
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
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总结:山庄不仅是一座避暑的园林,也是塞外的政治中心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渲染政治活动的气氛,又借助造园的规划加以体现
清漪园(颐和园)
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大环境来作出通盘考虑,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修建原因: 真实原因是 1.希望西北郊园林贯连起来,形成一个包含平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 2.乾隆有模仿杭州西湖景观的意图 3.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 表面原因: 1.为母祝寿 2.西北郊水系的整理工程
清漪园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作为蓝本,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 昆明湖:昆明湖如果略去西堤不计,水面的三大岛的布局很明显的表现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模式 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杭州西湖与清漪园做对比: 前者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为一体,后者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 前者地貌景观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的封闭度,后者是一望无际的田畴平野,景观开阔度大,为园外创设了极优越的条件;
后山后湖: 万寿山 惠山园:惠山园仿寄畅园,惠山园后改名为谐趣园
重建方式: 1.按原样恢复 2.改建 3.扩建 4.增建 重建后总结评价: 1.大体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 2.总体规划的某些局部变动,大部分都远逊于乾隆当年的艺术水平,甚至出现不少败笔
皇家园林主要成就
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大型的人工山水园内除了创设一个或两个比较开朗的大景区,其余的大部分地段则划分为许多小的比较幽闭的景区 每个小景区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主题、形象、功能等。形成了大园含小园、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方式, 例如:圆明园 天然山水是对原始地貌进行精心加工改造,调整之间的关系,保持并发扬山水植被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特征,力求把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美的意趣再现到天然山水中来。清代皇家园林所开创的另一种规划方式——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例如:香山静宜园——北方山岳风景名胜区;玉泉山静明园摹拟苏州灵岩山;清漪园的万寿山、昆明湖——杭州西湖为蓝本;
二、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显示出来
三、全面引进江南的技艺: 乾隆时期全面、广泛吸收江南技术, 1.引进江南的造园手法 2.再现江南的主题 例:圆明园“坐石临流”摹写浙江绍兴兰亭的流水曲觞, 长春园、避暑山庄、静寄山庄的狮子林再现苏州狮子林 3.具体仿名园 例:清漪园的惠山园仿无锡寄畅园
四、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利用它们的形象和布局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艺术手段,巩固帝王统治的目的 例:圆明园的九岛环列象征着“禹贡九洲”表达“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避暑山庄布局作为天朝的象征 大量建佛寺,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在造园艺术上的反映
7 8 9 10 11 12 13 14节
江南的私家园林
概说
扬州
戈裕良:常州人,叠山技术吸取前辈成就的基础之上拥有新的创意,成为一代宗师
1、乾隆时期,扬州发展黄金时代代表有片石山房、个园、小盘谷等 2、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分别命名24景,不仅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地,也是一处具有 公共园林性质的水上游览区
苏州
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号称苏州四大名园 别墅园:退思园寓有“退则思过”之意
上海
豫园:位于上海,建于明代,以大假山为主体, 是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座黄石假山, 出自明末上海叠石巨匠张南阳之手
园林实例
小盘谷
小型宅园,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
个园
扬州,黄应泰,采用分峰用石的办法, 创造了象征一年四季的“四季假山”,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独一无二
网师园
苏州,园林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轩之南:环境清幽静谧;轩之北:黄石假山 水池北岸的“看松读画轩”与濯缨水阁成对景 建筑密度高达30%
拙政园
苏州,建于明初,王献臣 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部新园 中部拙政园:以大水池为中心 园中之园:枇杷园
留园
苏州,刘恕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东区建筑 特点:丰富的石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小莲庄
浙江湖州,刘镛 分为内园,外园 外园大荷池居中,内园是园中之园
北方的私家园林
概说
北京私家园林兴起的原因: 1、地方风格已于成熟和定型的境界 2、大量官僚、王公贵戚聚集北京 3、形成了一套严密体系和熟练度技术队伍 承包皇家园林工程,对民间园林建设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京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
皇城相府宅院又称“午亭山村”,主人名为陈廷敬 一座集官宦府第、名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庞大的城堡式居住建筑群
园林实例
半亩园
半亩园,李渔参与规划,园林紧邻于邸宅的西侧,夹道间隔,夹道的南端设园门 园的南半部以一个狭长形的水池为中心,池中叠石为岛屿
萃锦园
王府后花园,北京什刹海一带, 园内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和西路布局比较自由,东路以建筑为主体,西路以水池为主体 中路园门为西洋拱劵门的形式,晚清常见的建筑细部的时髦做法,民间称为“圆明园”式, 总体而言不如私家园林的活泼自由
十笏园
山东潍坊,园林风格表现为南北兼具的“亚风格”, 风格于北方的浑厚又透出江南的柔媚
岭南私家园林
概说
汉代,岭南地区已经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 粤中的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梁园
梁园:在佛山先锋古道,总体规划的特色在于住宅、祠堂、园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组合 其南之庭园分别为石庭、水庭、山庭鼎列, 最能体现岭南园林的神韵,也是很有个性的一处园中之园
可园
地址东莞,园主人张敬修,该园东临可湖,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状,
广东潮汕一带,私家园林以小型规模的居多,园林亦多有受西方的影响,例如,西塘,人境庐
园林实例
余荫山房
广州,园主人为商人, 园西半部以一个方形水池,池北的正厅“深柳堂”面阔三间 总体布局很有特色: 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
林本源园林
又名林家花园,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之板桥镇 属于中型宅园,也是台湾省的名园之一, 用地成不规则三角形,总体布局采取化整为零的一系列庭园组合方式 全园利用建筑划分为五个区域: 各区独具不同的功能和特色,而又互相联通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私家园林的综述
后成熟区的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的局面: 1、江南:叠山石料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两大类 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树和其他植物构成基调 园林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 2、北方:叠山多为就地取材,以北太湖石和青石为主 植物配置,观赏树种比江南少 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的较多 3、岭南:园林规模比较小,大多数是宅园 叠山常用英石包镶 观赏植物品种繁多 建筑体量偏大,楼房较多略显深邃有余开朗不足
暴露其过分拘泥于形式和技巧、流于人工味过重的“人造自然”的负面倾向 主要表现在: 1、园居活动频繁,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娱于园”的概念上升为造园的主导,因而园内建筑物的类型、数量比随之而增多 2、宅园的性质有了变化,园林与邸宅的关系比之宋、明更为密切 3、园内用石筑山较之以往更为普遍,固然由于园地小,空间划分多,不宜于放坡垒筑土山, 但与社会上流行的以造园来争奇斗富的风气也有一定的关系 4、园林的植物,比较更注重其配置的艺术效果,不太重视栽培技术 5、宋代开始运用景题,赋予园林以标题的性质,仿佛绘画的题款,它直接通过文学形式来抒发园主人的情怀 传达创作者的审美信息,加深鉴赏者对园景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得园林的意境更为深化 6、造园活动虽然十分广泛,实践经验却未能总结、提高到理论的概括
寺观园林
概说
1、寺观园林继承宋以来的世俗化、文人化的传统,除个别的特例,一般与私家园林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2、大多数寺观都建置附属园林,有的甚至成为名园,以扬州的:天宁寺的西园,静慧寺的静慧园, 大明寺的西园 3、十分重视庭院绿化,主殿堂多栽松,柏,银杏,榕树,次要殿堂内多栽花卉,点缀山石水局 4、更注意结合所在地段的地形,地貌,因寺观成为风景名胜区内绝佳的风景点和观赏地。
园林实例
大觉寺
大觉寺:北京西北郊,始于辽代,为金章宗时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 水景和古树名木是整个寺院的特色
白云观
北京,为著名的道观之一,中庭的“云集山房”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物和构图中心
普宁寺
河北承德市,为著名的“八外庙”之一。 采取了汉地佛寺的“伽蓝七堂”与藏传佛教的古刹桑耶寺共同作为蓝本。 大乘之阁为这所佛寺的藏式建筑群的构图中心 藏式部分还兼有寺庙园林的功能,成为一个特殊的小园林。
法源寺
北京,庭院绿化在当时的北京颇负盛名,素有“花之寺”的美称
古常道观
四川青城山,道教名山,
乌尤寺
四川乐山
清音阁
四川峨眉山
黄龙洞
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的西北麓,是一所典型的园林寺观
太素宫
安徽休宁县齐云山,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江南道教名山之一
谭柘寺
位于北京,形成九龙戏珠的地貌形胜,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
国清寺
浙江天台山,佛教名山天台山上最大的佛寺,选址极好,外围园林环境很出色 是寺观园林中的佼佼者,一座典型的园林寺院
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
三种情况 1.因水成景:什刹海;太平湖;陶然亭;大明湖;翠湖;瘦西湖 2.利用建筑旧址或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名迹:杜甫草堂;桂湖;百泉 3.农村聚落:檀干园
衙署园林
内乡县衙花园
书院园林
西云书院;竹山书院:延山引水的方法
少数民族园林
概说
西藏地区三个类型的园林:庄园园林;寺庙园林;行宫园林
园林实例:罗布林卡
小结
1、皇家园林大起大落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 2、民间私家园林一直承袭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仨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其他地区受到三大风格的影响,又出现各种亚风格,少数民族的藏族园林风格亦已初具雏形 3、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的倾向显著,增加了人工的意味, 助长了园林创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 4、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虽有普遍开发,但是未得到重视,未达到成熟 5、造园理论停滞不前,再没有出现像明末清初那样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 6、中国古典园林即使处在末世衰落的情况下,在技艺方面仍然有所成就,仍然保持距离其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