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全篇
这是一个关于现代汉语全篇的思维导图,该教材从语言的各个层面出发,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适合中文系学生及语言学爱好者学习和使用。
编辑于2024-11-06 15:13:49现代汉语
绪论
概说
现代汉语的地位
国内地位
是汉民族的交际工具
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
国际地位
使用人口最多,在国际上分布很广
历史上,曾对多种外语有影响
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现代汉语的特点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汉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语音
语音
语音概说
概念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但并不是人类发出的所有声音都是语言。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属性
物理属性
音高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字字音之声调、句子之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高”和“告”在语音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音高的不同
音强
曾叫“音量”“音势”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强是造成音节上轻声、非轻声、句子语调上的轻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莲子”“帘子”在语音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音强的差异
音长
音长的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区别意义
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根本特点。它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
发音体
发音方法
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四要素
生理属性
发音器官
呼吸器官(动力)
喉头和声带(嗓子)
咽腔鼻腔和口腔(发音体)
社会属性
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关系,即具有任意性关系
表现在语音的系统上
不同语音系统中的音素不同
同一个语音成分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的音素不同
声韵调分析
声母和辅音
概念: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声母就是辅音。零声母时没有辅音在声母位置
辅音就是声母。辅音ng不是声母
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发音方法
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普通话清浊在类别数量上不构成系统性对立。
普通话共4个浊音声母,5个浊辅音
-ng n-/-n 分布位置
韵母和元音
概念: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构成
韵头都是高元音,出现在韵腹前面。它的 发音轻而短,只表示韵母发音的起点。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和缺少的,比起韵头和韵尾声音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韵尾只有四个
发音
单韵母发音(10个)
复韵母(13个)
uei-ui iou-iu uen-un 嘴巴的开合
复元音的发音特点: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界限
带鼻韵母(16个)
声调
概念: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贯穿整个音节的始终。
由于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得以形成表示不同意义的语素,所以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由音高决定,声调音高由声带颤动的频率决定
一个事物的最大特征,不是最大区别
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音。 调值的语言特点:①调值是由音高决定的这里的音高是一种相对音高,不是绝对音高。 ②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和跳跃。
调值相同的字不一定同属相同的调类。调类相同的字,调值也不一定一样。(例如在方言中)
调值本质上是调高 调型本质上是调高变化的走向、趋势。
调类
普通话有四种不同的调值,因而会有四种不同的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在同一种语言中调值决定调类,调值的声调的“实”调类是声调的“名”
汉语标调方法
调型标记法:形状
调类名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型名称(语言描述):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曲折调)、全降调
调值数码法:55、35、214、51
五度标记法
调类点角法
来源
语流音变
变调的概念
上声的变调
“啊”的变调
轻声
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
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它是语流中的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轻声和语音的四个属性都有关系。
从非轻声到轻声的变化:①音长和音强的变化是显著特征(音长会缩短,实验证明会缩短一半、音强会减弱)②失去原有音高,且现有音高不固定③音色上,发生央化
儿化
语音的单位
音素
概念
从音色中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分为
元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 a 、 O 、 e 、 i 、 u 等
不受阻碍但是受节制
辅音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 b 、 m 、 f 、 d 、 k 、 zh 、 s 等
区别
(1)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不响亮(清辅音),响亮(浊辅音m n ng l r)
音节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划分音节的标准
音节的结构分析
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四呼
拼写规则
yw不是声母,它们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音位
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没有跨语言的音位(✓)没有超语言的音位(✓)世界上的语言总共有85个音位(×)
记音符号
国际音标IPA
用途:1234
拉丁字母和罗马字母的区别
语音的规范化
文字
概说
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整理与标准化
使用规范汉字
词汇
概说
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义项和义素
语义场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汉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熟语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
词汇概说
词汇:词+固定短语
概念:
特殊:二化,花儿 1个音节,2个汉字,2个语素
词汇单位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 能够进行定位的双向替代是最严格的标准。 ?宽式标准:不定位双向替代,如:“酒吧”需要分化讨论。 词汇单位、语法单位、语言单位
成词语素:天、人
词根
不成词语素
不定位不成词语素:伟、农
词根
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
定位不成词语素
前缀:老、第
后缀:儿、头
词缀
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叫“词缀”
词
词由语素构成,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叫“剩余法”。 区分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
离合词:洗澡、理发
词和非词如何划分?扩展法
固定短语
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成分。
专名
熟语
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缩略语
简称:家电、北大、奥运会、政协
数词略语:双百、五味
词的结构类型
单纯词(单语素词)
联绵词
双声词;仿佛
叠韵词:窈窕
其他:芙蓉、牡丹、玛瑙
叠音词:猩猩、姥姥
音译的外来词:葡萄、咖啡、巧克力
拟声词:哗啦啦、叽里咕噜
合成词(多语素词)
复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
联合型:美好、眉目、反正、睡觉
偏正型:主流、小说、雪白
补充型:提高、说服、合成、推广、房间
动宾型:司机、注意、动员、有限
主谓型:地震、民主、年轻、胆怯
重叠式
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又叫派生词
前加型(前缀+词根):老虎、老乡
后加型(词根+后缀):石头、木头
词义及其特征和构成
什么是词义
就是词的意义,即词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
概括性
模糊性
词义边界不清晰,比如:童年、少年
民族性
词义的构成(词汇意义)
概念义
又叫理性义或主要意义
色彩义
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语体色彩:书面语色彩、口语色彩
形象色彩
表象思维,想象和联想
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义项和义素
义项
什么是义项
义项的分类(意义)
基本义:最主要、常用的(是不是基本义要看其地位与使用频率。)
语义地图
转义
引申义:深、跑
比喻义:近视、结晶 是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下来的,是词典里可以找到的
单义词和多义词
义素
什么是义素
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音素、语素、义素
义素分析
明确分析对象
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
义素确定后,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
义素分析的运用
语义场
语义场
什么是语义场
是语义的类聚,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的层次
语义场分析
类属义场:锅碗瓢盆
顺序义场:初赛复赛决赛;春夏秋冬(循环义场)
关系义场:老师-学生;买-卖;来-去;输-赢
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同义义场
同义词的差别
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意义的轻重:“轻视”“蔑视”
范围的大小:“战争”“战役”
集体与个体不同:“布匹”“布”
搭配对象不同:“交换”“交流”
色彩方面的差别
感情色彩不同:“成果”“结果”“后果”
语体色彩不同“爸爸”“父亲”
词性方面的差异:“突然”“猛然”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从语境中去考察
同义词的作用
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可以使表达的语气委婉 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反义义场
反义义场的类型
互补反义义场:生-死
非A即B,中间没有别的状态
极性反义义场:冷-热
A和B中间可以有其他状态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词的作用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使词义单一化 使词义具体化 增加临时性意义 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稳固性
能产性
全民常用性
一般词汇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
古语词
文言词:底蕴、如此
历史词:丞相
方言词:垃圾、把戏、别扭、尴尬
外来词(借词)
音译
纯音译:沙发,咖啡,奥林匹克
选用与外来词的声音和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幽默,逻辑
半音译半意译或音译兼译
例如:浪漫主义,冰淇淋
音译加汉语语素
去掉音译词中的一个音节,在其前面加汉语语素:大巴,中巴(士)
将外来词音译之后,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卡车,啤酒,芭蕾舞
再音译词之后,加上表示义类的汉语词:丁克家族
借形
字母式借形词:CD;B超;3D
汉字式借形(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都汉字音):景气,瓦斯,茶道
熟语
成语
成语的特征
意义整体性
结构凝固性
风格典雅性
成语的来源
神话寓言:愚公移山,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望梅止渴,夜郎自大
诗文语句:学而不厌,舍生取义
口头俗语: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
成语的构造
成语的运用
谚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
新词的产生
旧词的退隐和复出
词义的演变
词义扩大
词以缩小
词义转移
词汇的规范化
语法
语法概说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
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抽象性是指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共同的组合方式。
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的多。
民族性
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
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
短语是由词组成,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是由若干词按语法规律组合成的。
分类
主谓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主语后面常常可以加语气词。
动宾
动词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位居动词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动词后面常常可以出现“着”“了”“过”。
定中
修饰语是描写,限制中心语的,位于中心语之前。
的
状中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地
中补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得
词类
划分词类的依据
概述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
主要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
①构形形态 ②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
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词类划分的结果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名词
名词的种类
一般名词
个体名词
桌子、黑板、狗、树等
集体名词
人口、群众、物品、师生等
抽象名词
思想、理念、文化、道德等
专有名词
长城、中国、《红楼梦》、鸭绿江等
特殊名词
时间名词
经常作状语——他【昨天】来过了。
处所名词
表示地名、机构的处所名词具有二重性;当它表示某一地点时是处所名词,当它不表示地点时,是一般名词。
方位名词
封闭性(数量有限)
单纯:上、下、前、后、东、西、南、北、左、右、里、外、中、内、间、旁
合成:前加“以、上”或者后面加上“边、面、头”等,就构成了合成方位词
黏着性(独立性差)
一般只能黏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桌子上、三天前、出国之后
定位性(位置确定)
方位词的位置是确定的,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故而被称为“后置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不能用“不”修饰(以此区别于动词和形容词)
大多能受“数量短语”修饰
能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词短语
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修饰
动词
动词的种类
一般动词
动作动词
走、坐、笑、批评、宣传、保卫 ……
存现动词
在、有、存在、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
特殊动词
心理动词
爱、怕、喜欢、羡慕、希望、了解……
”很、非常……“+心理动词+宾语
我||【很】害怕他。
判断动词
是
主要放在主(谓)宾语之间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主宾可互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等
这桌子是木的。
表示事物的存在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能愿动词(助动词)
定义
表示可能:可、可以、能、能够、可能、会
表示必要:应、该、应该、应当、要、得
表示意愿:愿、愿意、肯、要、敢、
语法特点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
他【愿意】去西藏支教。
可以单独作谓语
我愿意。
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
趋向动词
定义: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的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
内容:上、下、进、出、过、回、开、起、来、去;上来、下来、进来、过来、开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过去、回去、开出
语法特征:可以单独作谓语;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趋向,做趋向补语;用在动词前,应看作一般动词,构成连谓结构
形式动词
进行、加以、给以、予以、致以……
形式动词+双音节及物动词/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为中心语的短语
进行研究、给以配合、予以考虑、加以思考……
动词的语法特点
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
多数动词可以带“着、了、过”
能受“不”修饰(人不人、鬼不鬼—成对连说)
动作动词多数能够重叠,形式为AA式或ABAB式,表示“量少时多”的语法意义,同时含有“尝试义”和“轻松随意”的语用义
形容词
形容词的种类
性质形容词(大多数)
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前加程度副词
状态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有量成分,即表示程度加深,已有程度的意味,不能用程度副词,有较浓的主观评价的意味)
雪白、火红、绿油油、水灵灵、红彤彤、傻乎乎、黑不溜秋、灰里吧唧、脏不拉叽……
不定量形容词
多、少、全……
唯谓形容词
盎然、昏沉……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经常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有时也能作主语、宾语
天黑了——作谓语
红太阳——作定语
快走;老实说;呆呆地望着——作状语
看清楚;说明白;长大了——作补语
廉洁是人民公仆的本色。——作主语
他感到十分惊奇——作宾语
不能接宾语
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程度加深
性质形容词:AA或AABB
慢慢(的/儿)、简简单单……
状态形容词:ABAB
雪白雪白、通红通红……
含贬义色彩:A里AB
糊里糊涂、古里古怪……
区别词
用于区别事物的属性,起分类作用,它只能修饰名词,经常成对或成组
正、副、金、银、大型、慢性、古典、野生、单—双、双边—单边、良性—恶性、初级—中级—高级 良性—恶性……
专职”定语“,即只作定语,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 不受”不“修饰,只能用”非“修饰 【区别词和副词合称为加词,在句中起附加作用】
有的都可以修饰—兼类词
(额外)任务/【额外】增加
数词
数词的种类
基数词
系数:一、二、三、四、五、六……
位数:十、百、千、万、亿
复合数词:十一、九十三、三五千九百八十六……
表示分数、倍数、概数的短语:三分之二、六倍、百把人、十几岁……
序数词
由词缀”第、初、老“等加上基数词构成:第一、初三、老二……
量词
量词的种类
名量词(表示人或物的单位)
专用:个、根、张、件、只、条—个体量词;双、套、帮、堆、排、捆—集体量词;尺、米、里、吨、平方、—度量衡量词
借用:一碗水、一杯饮料、一船货(借自名词);一捆柴、一卷纸、一拨人(借自动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
专用:次、下、遍、回(动作次数)看两天、住了一年、来了三年(动作时间)
借用:看一眼、画两笔、砍一刀(借自名词);摸一摸、走一走、想一想(借自动词)
副词
副词的种类
表示程度:很、非常、最、格外—程度深;较、稍微、略微、有些—程度浅
表示范围:都、全、通通、一共 — 范围大;仅、只、就、单单、独独—范围小
表示处所:四处、到处、随处……
表示语气:难道、岂、简直、究竟、难怪、反正、大约、明明……
表示肯定、否定:必、必须、准、的确—肯定;不、没、别、莫、切—否定
表示时间、频率:刚、正在、随时、才、就、即将、仍然、渐渐、再三、重新……
表示情态、方式:尽情、肆意、亲自、胡乱、径直、连忙、暗暗……
副词的语法特点
只能作状语(一般用在形容词/动词前起修饰、限定作用)、”很、极“还可作补语—”好得很” “好极了”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有胆说得,有成对使用的,还可和连词配合使用—越……越 再+V 既然……就
”副名现象“
【就】你一个;【很】女人;【才】五天;【最】底层……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分:是否只能作状语
时间副词:即将、正在、已经、刚刚、终于、预先—只能作状语
时间名词:将来、现在、过去、刚才、最后、原先—可作状语、定语、主语/宾语、+介词”在“
动词”没/没有“与副词”没/没有“的区分
出现在名词前是动词
家里没有米。
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
他没有去。
副词的使用—专职状语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分:是否只能作状语
副词(一概)
我们一概同意
只作状语
形容词(一致)
观点很一致。/我们一致同意/一致的看法/很一致/不一致
可作谓语、状语、定语,用“很”、“不”修饰
代词
代词的种类
人称代词
我—我们、咱们;你、您—你们;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人家、别人、大伙、大家、自己、彼此……
指示代词
这、这里/儿、这会儿、这么、这样、这么样、这么、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么、那样、那么样、那么、每、各、某、另、别的、旁的、其余、其他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哪里、多少、几、怎么、怎么样、什么样、多、多么……
拟声词
象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春雨【刷刷地】下着。我喜欢听(“叮铃叮铃”)的声音。窗户被震得<哗啦哗啦>的。砰!远处传来一声枪响。
叹词
模拟人的声音来表达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独立性很强,常作独立语或单独成句——喂!嘿,你好!
虚词
介词
含义:通常依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种类
表时间、处所、方向:自、从、自从、由、打、到、于、在、朝、向、至、沿着、顺着、趁、趁着、经过
表方式、依据、比较、工具:按、照、按照、依照、、照着、依据、以、凭靠、本着、随着、通过、比、拿、用、和、跟
表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施事、受事:被、叫、给、让、把
表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同、替、除了。
语法特点
经常作状语、还能作补语、有时可作定语
作状语
【在教室】学习
作补语
飞机飞<向上海>
作定语
一本(关于鲁迅)的书
动词和介词
同形同音意义很好区分
你别打小孩儿/打昨天开始
同音同形意义很难区分
两个人【可以】比一下—动词/你【比他】高—介词
如何区分介词和动词
看句中除了“X''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
有,"X"(在)则是介词
我【在寝室】睡觉。
没有,"X”(在)是动词
我在家。
“在”的后面是动词性词语,是副词,表正在
我在睡觉。
“叫”“让”(动词中的使令动词)
能换成“被”是介词
叫他打了
不能换成“被”的是动词
我叫他来—兼语短语
连词
含义:起连接作用,连接 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不等于 关联词、副词 ——只要……就 即使……也 无论……都)
种类
连接词/短语:和、与、跟、同、及、或;
连接词/分句:而、而且、并、并且、或者;
连接分句:因为、所以、不但、但是、不仅、虽然、然而、如果、与其
使用
连词和介词的区分
“和、同、与、跟”既是介词,也是连词,如何区分?
互换法
连词可前后换位
我和小宋都很着急。
介词不能前后换位
我和小宋商量了一下。
插入法
连词不能前插状语
介词可以前插状语
省略法
连词可省略,用顿号替代
我、他都去。
介词不能省略
我和他说过。
连词和副词的区分
连词置于主语前/后
他无论研究哪方面东西,
副词置于动词前
他都能把研究的结果有条不紊地写出。
助词
种类
结构助词:的、得、地
动态助词:着、了、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尝试助词:看
时间助词:的、来着
其他助词:所、被、连、给、,们
使用
结构助词
的:定语标志,定语后——(明媚的)春光
得:补语标志,补语前——想得<头疼>
结构助词:记得<牢>/认得<多>
一个词,不能拆分:认得他、记得他
一般动词:得了满分
能愿动词:你得(dei)看住他
地:状语标志,状语前——【默默地】点头
动态助词
着:进行/持续态:说着 门开着 脸红着
了:完成态:说了 门开了 脸红了
过:经历态:说过 门开过 脸红过
有实义:表示经过,趋向动词:他走过小桥,来到河岸对面。
无实义:动态助词,他读过这本书。
动词:他过了这座桥
名词:谁之过
比况助词
似的、一般、一样
我的家后花园像仙境似的
心潮像大海的波浪一样
形容词作谓语:生男生女都一样
形容词作定语:一样的天,一样的地。
助词作比况短语: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
尝试助词——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
说说看/试试看/叫一声看/先做几天看
时间助词
的:插在动宾短语之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他去年上的学。
来着:用在句末,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我昨晚干什么来着
其他助词
所/所字结构短语——名词性短语
被
名词前是介词——帽子【被他】拿走了
动词前是助词——帽子被拿走了
连——连这道题都不会,可删去“连”,不影响句义
给+动词,表示被动,口语化,删去不影响句义
介词—他给我买一本书
动词—他给我一本书
助词—他把书给买了
们,表示群体的意义——乡亲们、老师们、同学们……
语气词
种类
陈述语气:的、了、吧、啊、啦、呗、嘛、着呢
我厉害着呢
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你去吗?
祈使语气:吧、了、啊
快走吧!
感叹语气:啊
我多好啊!
语法特点
黏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后面
一般位于句末,有时也可位于句中停顿处
天晴了吧? 他超高的啦!
使用
结构助词“的”与语气词“的”区别
添加法 的+名词中心语/能,就是结构助词;不能,就是语气词
这是我的(书) /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删除法 能否删“是……的”/能,就是语气词;不能,就是结构助词
这支笔是我的/他今天会回来的。
否定法 “不+是'就是结构助词;”是+不“就是语气词
他<不>是个开车的/那样做是不对的
动态助词”了“与语气词”了“的区分
出现在句中谓词后是动态助词——他去了北京
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他去北京了
出现在谓词后和句末是兼用——他去了
体词
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功能相当于名词或者是名词性短语
谓词
形容词和动词——在句中作谓语
短语
短语及其分类
含义
短语是指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
分类
结构类
这是向内看的分类,主要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看出主谓短语等结构类。
功能类
向外看的分类,凭它在更大的单位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定的分类。
从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
固定短语
临时短语
从意义上来分类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按成句能力来分类
自由短语
不自由短语
按照短语的层次来分类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
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①定中短语 ②状中短语
中补短语
联合短语
其他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同位短语
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
介词短语
助词短语
①“的”字短语 ②比况短语 ③“所”字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
①作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 ②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
分类
①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称为名词性短语 ②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短语,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
多义短语
短语分析小结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直接成分间的组合来揭示句子构造层次的分析方法,俗称“二分法”,又称“框式图解法”。
句法成分
主语 谓语
动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既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称为独立语。
分类
(1)插入语 (2)称呼语 (3)感叹语 (4)拟声语
单句
句型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分类
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1)动词谓语句 (2)形容词谓语句 (3)名词性谓语句
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 (4)叹词性非主谓句 (5)拟声词性非主谓句
句式
根据句法结构中的某些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将单句归纳成一定的句式。
分类
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把”字句
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被”字句
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做连谓句。
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双宾句
谓语中心之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
存现句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
变式句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调换原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倒装句调换了位置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法成分不变。
省略句
句子的变换
按照一定规则,把句子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外一种格式,叫句子的变换。
句类
定义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分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做陈述句。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
单句语病的修改和检查
常见的句法失误
①搭配不当 ②残缺或多余(成分残缺/成分多余) ③语序不当 ④句式杂糅
检查语病的方法
修改语病的原则
单句分类小结
复句
概说
定义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句调构成的。
复句的意义类型
意义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顺承复句
解说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因果复句
目的复句
转折复句
分析方法
多重复句和紧缩句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
紧缩句
由复句紧缩而成,是指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句群
含义
句群,又称句组,是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意义类型
(1)并列句群 (2)顺承句群 (3)解说句群 (4)选择句群 (5)递进句群 (6)条件句群 (7)假设句群 (8)因果句群 (9)目的句群 (10)转折句群
修辞
修辞概说
修辞
含义
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 二是指修辞知识或修辞学 三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
词语的锤炼
含义
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为“炼字”。 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时,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准确,还要求词语用得得体。
分类
意义的锤炼
声音的锤炼
句式的选择
辞格
含义
辞格,又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指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各种修饰、加工语言的特定格式。
分类
比喻
比喻,又称“譬喻”,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甲事物描绘乙事物或用甲道理说明乙道理的一种词。
比拟
比拟,是指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辞格。
借代
借代,又称“换名”,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他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
拈连
拈连,又称“顺拈”,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一种辞格。
浮动主题
基音、陪音
波形的不同是与一个复合音(几个音合成的音)中基音、陪音的组合方式有关的。在复合音中,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他的音是陪音。陪音的数目不同,各种基音、陪音的强弱关系不同
参考文献《语音学教程》增订版,林王著,北大出版社
是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