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络腧穴学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
学习经络腧穴学的同学看这里!本导图总结经络腧穴学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知识点,从腧穴、循行、病候、脉络、经别、经筋、主治功效多方面帮你梳理有关知识点,让你对经络腧穴学快速建立其完整的知识结构。
动脉系统(全身分布)动脉系统(全身分布)动脉系统(全身分布)
全身上下的分寸定位,针灸推拿学用!本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上肢、下肢、胸腹、头部的分寸定位。适合需要学习针灸推拿的同学学习,可作为大致的参考,具体实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欢迎大家点开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手阳明大肠经
腧穴
五腧穴
商阳
1.耳鸣耳聋,青盲2.热病无汗
二间
1.目视不明,鼻衄,口眼歪斜2.热病
三间
1.目痛2.胸满,身热3.肠鸣
阳溪
1.目赤肿痛,头痛
曲池
1.目疾2.瘾疹,湿疹,瘰疬3.热病,惊痫
原穴
合谷
1.头痛,鼻衄,耳聋,口眼歪斜2.恶寒发热,无汗,多汗3.滞产,闭经,痛经4.中风失语,上肢不遂
络穴
偏历
1.鼻衄,耳鸣耳聋2.水肿,小便不利
㕁穴
温溜
1.面肿,头痛2.腹痛肠鸣3.热病4.疔疮
交会穴
巨骨(手阳明,阳跷脉)
肩痛不举
肩髃(手阳明,阳跷脉)
风疹
迎香(手阳明,足阳明)
鼻渊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面肿
手三里
1.齿痛,颊肿2.肘臂,肩背疼痛
臂臑
1.瘰疬2.目疾3.肩臂疼痛
下廉
眩晕目痛
上廉
1.头痛2.腹痛肠鸣
肘髎
肘臂酸痛麻木
手五里
1.瘰疬2.肘臂挛急
天鼎
1.咽喉肿痛,暴喑,呃逆2.瘰疬,瘿气
扶突
1.咽喉肿痛,暴喑,呃逆2.咳嗽,气喘3.瘿气
口禾髎
1.鼻塞,鼽衄2.口眼歪斜,口噤
循行
大肠手阳明经脉,起于食指尖端,沿着食指上侧,通过合谷穴拇指、食指歧骨之间,沿前臂上方,至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端的前缘,上出于肩胛上,与诸阳经相会于柱骨大椎穴上。向下入缺盆,联络肺脏,下贯膈膜,会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贯通颊部,下入齿龈,回转绕至上唇,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于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病候
(牙齿痛、颈部肿)本经脉主津液所发生的病变,眼睛发黄、口中发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头肿痛,肩前与上臂作痛,食指疼痛而不能动。本经气盛有余的,在经脉所过处发热而肿;本经气虚而不足的,会出现发寒战栗。
脉络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出络脉,名叫偏历。在腕上三寸处,别出走入手太阴经;它的别出之脉,上行于臂,乘肩髃,上曲颊,偏络于齿根;另一别出之脉,入耳中,与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四脉会合。如本络脉发生病变,属实的,会出现龋齿、耳聋;属虚的,会出现牙齿发冷,胸膈痹阻。
经别
手阳明大肠经的正经,从手上行沿侧胸乳部之间,别行出于肩髃穴处,入于柱骨,下走至大肠本腑,上属于肺脏,再向上沿喉咙,入于缺盆,与手阳明经相合。手太阴肺经的正经,别行入于渊腋穴手少阴经的前方,入走肺脏,散行至于大肠,上出于缺盆,沿喉咙,再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
经筋
手阳明大肠经之筋,起于食指之端,结于腕部,沿臂上行,结于肘部,又上行臑部而结于肩髃;由此分出的支筋,绕过肩胛,挟脊柱两侧。其直行之筋,从肩髃上行至颈部。从颈部分出的支筋,上行颊部,而结于颧骨部。其直行之筋,上行出于手太阳经筋的前方,再上行至左额角,络于头部,下行到右颔。
同主治:咽喉肿痛,齿痛,所在部位疼痛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气血旺盛,外邪入侵时热邪旺盛体内处于阴虚阳亢状态,黄为热之象,内热重所以目黄,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就是黄疸。
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