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础理论
这是一个关于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础理论的思维导图,包含植物对养分的运输与利用、 植物的营养元素、植物营养的内容与领域、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植物对营养的吸收。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础理论
植物营养的内容与领域
概念
植物营养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
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
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植物营养学
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
研究领域
植物营养生理学
矿质营养生理学
逆境生理学
产量生理学
植物根际营养
植物营养生态学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植物土壤营养学
肥料学与优化平衡施肥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田间试验法
生物模拟试验法
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方法
生物统计和生物数学方法
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
核素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技术法)
酶学诊断
植物营养诊断与调查研究法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
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及形态
矿质养分
根部吸收
根毛区
离子态
NH₄⁺,K⁺,SO₄²⁻,NO₃⁻
气态养分
养分离子向根表的迁移
截获
钙,镁
直接接触
质流
硝态氮,钙,镁,硫
水流
扩散
N,P,K
土体→根表 浓度梯度
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
被动吸收(非代谢吸收)
特点
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
没有选择性
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吸收
方式
简单扩散
杜南扩散
运输动力
离子的运输动力来自膜间的电化学势浓度梯度 当膜两边的电化学势梯度相等时, 离子达到动态平衡,净吸收停止
主动吸收(代谢吸收)
需要消耗代谢能量
吸收具有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性
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吸收
温度系数高>2(温度增加10℃时植物呼吸速率的增加量)
机理
载体学说
离子泵学说(能量来源于ATP)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外界环境条件
光照
光照和能量来源与养分吸收正相关
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根系养分吸收的数量增加
土壤水分
影响肥料溶解、有机肥的矿化、养分的迁移和运输
土壤通气
良好的土壤通气有利于有机养分矿化和根系呼吸;
土壤pH
酸性条件有利于阴离子吸收,碱性条件有利于阳离子吸收
养分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内部因素
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
作物根系活力
外源施用激素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
离子间相互作用
拮抗作用
抑制
竞争性拮抗作用
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协助作用
促进
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
植物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
种类
含氮:氨基酸、酰胺等
含磷:磷酸已糖、磷酸甘油酸、卵磷脂、植酸钠等
其它:RNA、DNA、核苷酸等
吸收机理
被动吸收--亲脂超滤学说
主动吸收-一载体学说
胞饮作用
意义
提高对养分的利用程度
减少能量损耗
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途径
表皮细胞途径
气孔途径
叶部营养的特点
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
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
能直接促进植物内的代谢作用
只能作为根部营养的补充,不能完全取代根部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
我国古代关于施肥实践和理论记载
水营养学说
尼古拉斯
海尔蒙特
柳条试验
腐殖质营养学说
泰伊尔
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 唯一来源
植物营养学的建立
李比希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肥料合理施用的基本原理
矿质营养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同等重要律与不可替代律
肥料报酬递减率
因子综合作用律
作物的阶段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作物营养两个关键时期
作物营养临界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肥料的基本知识
肥料的种类
化学肥料
有机肥
生物肥料
叶面肥料
肥料的使用
施肥原则
有机无机相结合
大、中、微量元素养分相配合
配方施肥(测土十作物需求特性)
缺啥补啥
施肥环节
基肥
种肥
追肥
现代施肥方法
喷施多元微肥
喷施多功能叶面肥
灌溉施肥:喷灌、滴灌
二氧化碳施肥
植物的营养元素
植物的组成
必需营养元素
三个标准
不可缺少
必要性
特定症状
专一性
直接营养作用
直接性
C、H、O、N、P、S、K、Ca、Mg、Fe、P、Mn、Cu、Zn、Mo、Cl、Ne
矿质养分与营养三要素
发现
平均含量
分类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影响养分含量的因素
植物种类
生育阶段
丰缺程度
环境因子
来源
C、H、O
二氧化碳,水
其它
土壤
元素间相互关系
同等重要律
不可替代律
主要功能
有益元素/准必需元素
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 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 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钠、硅、钴、硒
植物对养分的运输与利用
类型
横向运输(短距离运输)
质外体途径
共质体途径
纵向运输(长距离运输)
木质部运输
韧皮部运输
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
韧皮部向木质部
韧皮部养分含量高, 常顺浓度梯度“渗漏”到木质部
木质部向韧皮部
“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 通过“转移细胞”完成
实现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循环, 使养分转移到需要养岔的组织或器官
养分的再利用
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通过轫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
决定因素
养分在韧皮部的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