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地块的土地在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有差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土地,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构成的
2.投资于条件较好的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产量多,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较高,而农产品必须按照由条件较差的劣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
3.因此,投资于条件较好的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虽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农业资本家自己获得平均利润,劣等地不缴纳级差地租
4.级差地租是由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形成的,优等地和中等地的数量是有限的,农业资本家无法随意扩大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范围,从而形成经营垄断,使得资本不能自由转入农业
5.但是,当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劣等地也需要投入生产。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中等地或者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劣等地会亏本,就不经营了,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一直上涨到与劣等地农产品价格相等
6.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表现为极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土地所有权只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入土地所有者手中的原因
7.级差地租的来源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8.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极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
9.土地的地理位置是指土地距离市场和交通线的远近。土地距离市场近,农产品的运费少,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就要由距离市场位置最远的土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10.这样,租种距离市场近的土地,就能因为运费少而成本低,农产品的个别市场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11.形成级差地租Ⅱ的条件在于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实行集约化经营,产量只要高于劣等地,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Ⅱ
13.初次投入优等地的100元资本,与之前一样,现在假定在优等地上追加投入100元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它所带来的产量提高到80公斤,这样,每公斤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是1.5元,但仍然按照社会生产价格3元出售,这样,追加投入100元就能获得120元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