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44:《岳阳楼记》为什么不朽?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编辑于2025-01-01 17:24:30"如果穿越回古代,清朝百姓的自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文明之旅》第74期揭示:中国历史暗线正是普通人自由度的提升乾隆年间漕帮有20万船工,雍正取消度牒制让出家更自由,百姓还能闯关东、走西口甚至下南洋这种变化源于技术突破、文化融合与制度改良正如英国因蒸汽机普及而废除奴隶贸易罗振宇在得到APP主讲:我们正站在文明顶峰,享受着祖先难以企及的自由福祉"。
《文明之旅》第73期聚焦"权和利"的博弈:当变法之刀砍向富人,为何最终伤及平民?罗振宇拆解王安石"市易法"的困局表面是打击富商垄断,实则权力网络早已吞噬超额利润从汉武帝的强硬手段到宋朝皇权特权的隐秘分配,揭示中国古代商业的本质:所有市场主体都寄生在权力金字塔上阎步克《官阶制度引论》印证了这一残酷现实:大宋商业不过是权力游戏的棋盘,而变法者往往沦为触碰隐形网络的"屠龙少年"(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文明之旅》第72期探讨“无为红利”:为何统治者“不为”比“为”更关键?罗振宇从宋朝“垂拱而治”切入,揭示司马光困境下新法变质的根源制度固化导致特权反噬免役法案例展现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分歧:决策机制比决策内容更重要索维尔《知识与决策》指出,纠错反馈才是治理核心宋朝经济繁荣印证:民生改善往往源于权力的克制,而非干预(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如果穿越回古代,清朝百姓的自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文明之旅》第74期揭示:中国历史暗线正是普通人自由度的提升乾隆年间漕帮有20万船工,雍正取消度牒制让出家更自由,百姓还能闯关东、走西口甚至下南洋这种变化源于技术突破、文化融合与制度改良正如英国因蒸汽机普及而废除奴隶贸易罗振宇在得到APP主讲:我们正站在文明顶峰,享受着祖先难以企及的自由福祉"。
《文明之旅》第73期聚焦"权和利"的博弈:当变法之刀砍向富人,为何最终伤及平民?罗振宇拆解王安石"市易法"的困局表面是打击富商垄断,实则权力网络早已吞噬超额利润从汉武帝的强硬手段到宋朝皇权特权的隐秘分配,揭示中国古代商业的本质:所有市场主体都寄生在权力金字塔上阎步克《官阶制度引论》印证了这一残酷现实:大宋商业不过是权力游戏的棋盘,而变法者往往沦为触碰隐形网络的"屠龙少年"(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文明之旅》第72期探讨“无为红利”:为何统治者“不为”比“为”更关键?罗振宇从宋朝“垂拱而治”切入,揭示司马光困境下新法变质的根源制度固化导致特权反噬免役法案例展现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分歧:决策机制比决策内容更重要索维尔《知识与决策》指出,纠错反馈才是治理核心宋朝经济繁荣印证:民生改善往往源于权力的克制,而非干预(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佛教回答了两个儒家不回答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可观察的世界之外,宇宙是什么样的?
也就是所谓的宇宙观,佛教里有,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什么样,佛教言之凿凿
佛教因为拿到了彼岸世界的解释权,还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向上提升的空间
玄奘法师,他西天取经、不畏艰难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中国人
佛教的竞争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迅速就普及开
什么是佛?
佛的本义是觉悟者,人人都能通过某种方法,能达到那种状态
一个坏人还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儒家的困境
缺陷
跟着甲方的指挥棒转,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精神空间,有可能堕落到没有底线的程度
例
王莽要篡位当皇帝,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搞各种符命、祥瑞、谶纬。
里面的很多迷信,都是打着儒家的旗号,甚至就是当时的大儒编造出来的。
不仅王莽,连推翻王莽的刘秀也是接着搞谶纬的
它就是一门手艺,一种能力,有用,但是不解决全部问题;有社会角色,但是这个角色严重依附在甲方,也就是皇权的身上。
皇权实际用的是“外儒内法”
优势
维持社会秩序,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男女有别,那一套,儒家还是管用,作用不可替代。
例
刘邦通过儒家制定制定了整套上朝的礼仪,拥有了皇帝的威严
最早的儒家什么样?
西汉以前
儒的印象
柔柔弱弱,懂各种各样礼仪规矩的学问
具体干什么
民间要办婚丧嫁娶祭祀仪式,怕坏了规矩,要请儒来操办。
国家需要继承前代的规矩礼仪,要请儒来做官;
当时社会的知识总量很小,主要的知识,就是各种礼仪,所以要请儒来当老师。
特征是:有东家的人
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儒家总体上其实就是工具人,就看甲方是不是用得着。
儒家的缺陷
范仲淹
没有做出多么了不起的大事,古今对范仲淹的评价却很高
北宋朱熹
我朝士大夫的精神为之一振
南宋吕中
大宋朝排名第一的人物
金朝元好问
一二百年不见得有一个的人物
明朝李贽
宋朝虽然亡了,但是范仲淹没有亡
当代学者余英时
北宋以来,士大夫阶层把范仲淹当典范,这是一个共识。
评价范仲淹的标尺,要到整个儒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去找
大宋
“庆历四年”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第一句
世界
缅甸蒲甘王朝建立
辽兴宗亲征西夏,大败而归
诺曼人攻打意大利卡拉布里亚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第三次攻打匈牙利
大宋庆历四年丨大辽重熙十三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儒家的缺陷
《文明之旅》第45期
文明1044:《岳阳楼记》为什么不朽?
楔子:1044
致敬孔子
孔子在历史叫“至圣先师”
是第一个老师,通过自己办学校、收学费,通过那个时代的知识付费,养活自己。
正因为他这一生,不只是把自己当成是某个君主的雇员,他才会有那么独立而伟大的人格,他才敢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在儒家的传统中,最早强调超越性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所谓“德”,就是一种本应如此的、抽象的、超越的善
土”,就是指一个人沉溺在自己的环境中,被周边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制约
你要是有德,那你的那个德,就是凌驾于一切环境因素之上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看情况,不能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立场,你的标准应该是立于天地之间的永恒的标准。心里有这个行事准则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在先秦时代就提出来的这些创造性的观念,经历了扭曲,经历了衰落,借由范仲淹这个人,借由《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再一次振作了起来。“以天下为己任”成了宋代士大夫对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自觉。
补齐儒家的弱点
儒家再也不只是皇权的附庸,有自己的独立的精神世界
我和天下的关系,是我自己认定的,以天下为己任,这个活是我主动承担的,谁也不用来雇我,谁也开除不了我。
皇帝不再是我一个士大夫和天下之间的中间商了。我绕过皇帝,对天下的事情负责。
儒家再也不是只管仁义道德的说教,它把自己责任扩展到无限大,大到要用天下来形容
天下是什么?天下指的可不是什么具体的领域,你能想到的所有范畴,人民、土地、悲欢,都是我要负责的对象。
他心里想的是天下,就和基督徒、佛教徒一样,都有一种终极的精神支撑。
儒家再也不是只看外在行为的礼仪专家,它的道德要求一直向人心深处抵进,直达忧乐,直达人的情感底层。
如果不得志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范仲淹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下有道无道,自己是穷是通,这都是外在环境的变化,都不能耽误我在情感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之前的人可从没听过这句话,是范仲淹第一次把它精确地表达了出来。
儒家的复兴
佛教回答了两个儒家不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在人的生死之外,那些彼岸的、超越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疑问:我死了之后怎么样?人究竟有没有魂灵?佛教回答:六道轮回
一个人想要过好,光有物质资源是不行的,他必须得寻找意义。意义一定是在超越性的彼岸,在无尽的时空中。
佛教对超越性问题的回答,补上了一个重大的空白,太有魅力了
例
欧阳修是一个标准的大儒,他开始并不信佛,甚至主动写文章驳斥佛教。
岁数越来越大,就开始追问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
到了晚年,欧阳修的高僧朋友越来越多,对佛教的信仰也越来越深
欧阳修又叫“六一居士”,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例
龙门石窟有个非常小的佛教洞窟,上面有题记
“说我的妻子死了,我自己眼睛也瞎了,我也没有儿子,还重病缠身,眼看就活不了了,我这辈子就像蜉蝣一样,短暂得很。但是,我也可以花钱在这龙门的山上挖一个小洞,造一个佛像,我为了能永恒而存在啊。”
人间最有魔力的两个字:永恒。而在当时,只有佛教能给他这种心灵的安慰。
例
如果把一个儒家士大夫流放到了孤岛上,那他还是一个儒家吗?
儒家的所有信条都是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都有处理的准则,只有他一个人,他怎么还能是儒家呢?
儒家即使处理死的问题,在意的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佛教因为拿到了彼岸世界的解释权,还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向上提升的空间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不畏艰难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中国人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儒家的复兴
《文明之旅》第45期
文明1044:《岳阳楼记》为什么不朽?
儒家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