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5年水利部工作会议: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2025年水利部工作会议: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Main content: 4. 总结,3. 2025年重点工作,2. 面临的挑战,1. 2024年水利工作回顾。
编辑于2025-02-16 01:05:462025年水利部工作会议: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
1. 2024年水利工作回顾
1.1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1.1.1 防御成效显著
2024年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堤防无一决口,保障了沿岸数千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抗旱方面,通过科学调配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华北、西北等地区旱情,确保了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减少农业损失超百亿元。
1.1.2 防御措施有力
启用现代化监测预警系统,提前精准预报洪水、干旱信息,为应急响应争取时间,预警信息准确率较去年提升15%。
加强防洪工程调度,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协同作战,拦蓄洪水超千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达30%以上。
1.1.3 防御体系完善
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防汛抗旱预案超万份,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参与演练人数超百万。
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强大防御合力,有效应对流域性重大灾害。
1.2 水利建设投资与改革
1.2.1 投资创历史新高
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达7000亿元,同比增长20%,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投资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超200万个,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2.2 改革取得跨越性进展
在水权改革方面,多地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明确用水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交易水量超亿立方米。
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拓宽资金渠道,社会资本投入占比提升至15%,缓解资金压力。
2. 面临的挑战
2.1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2.1.1 气候变化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我国暴雨、干旱等灾害呈多发重发态势,给水利防御带来巨大挑战。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仍将居高不下,防灾减灾形势严峻,需提前布局应对。
2.1.2 防御难度加大
极端天气导致洪水峰高量大、突发性强,现有防洪工程体系面临考验,部分老旧堤防、水库存在安全隐患。
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水资源调配难度增大,需进一步完善抗旱应急体系,提升抗旱保供水能力。
2.1.3 应急响应要求提高
极端天气事件的不确定性要求水利部门应急响应速度更快、决策更科学精准,对监测预警、指挥调度等提出更高要求。
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2.2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繁重
2.2.1 任务艰巨
“十四五”期间需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构建主骨架大动脉,涉及众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艰巨繁重。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任务也需同步推进,时间紧、任务重,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2.2 资金压力大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大,仅靠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缓解资金压力。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2.3 技术支撑不足
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如深埋长隧洞施工、高坝建设等,需加大科研投入,攻克技术难题。
数字孪生水利等新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快技术研发与推广,提升水利智能化水平,为规划任务完成提供技术支撑。
2.3 深化水利改革的紧迫要求
2.3.1 体制机制不完善
现有水利管理体制在跨区域协调、部门协同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工作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分离,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3.2 市场化程度低
水利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权交易市场不完善,制约了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需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2.3.3 创新动力不足
部分水利单位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影响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水利改革创新发展。
3. 2025年重点工作
3.1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3.1.1 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堤防加固、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提升防洪工程标准,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防洪安全。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解决局部地区防洪薄弱环节,减少山洪灾害损失,保护沿河村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1.2 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升级改造监测设备,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提高监测精度和时效性,实现雨水情实时监测、精准预报。
加强气象、水文等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完善预报模型,延长预见期,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1.3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压实各级防汛抗旱责任,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调配及时,保障抢险救灾需求。
3.2 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
3.2.1 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
按照“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原则,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加强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区域水资源互联互通。
3.2.2 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
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加强骨干输水通道建设,提升输水效率和安全性,确保水资源稳定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3.2.3 完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持续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湖等行为。
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实现河湖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为河湖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3.3 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3.3.1 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水网、工程建设
选取重点流域、水网区域开展数字孪生试点建设,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流域、水网数字化映射。
加强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应用,提升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水平。
3.3.2 强化水利智能业务应用
开发智能防洪、智能灌溉、智能水资源调配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水利业务智能化决策与管理。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3.3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4. 总结
4.1 强调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性
4.1.1 保障水安全
深化水利改革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等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意义重大。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水支撑。
4.1.2 推动高质量发展
水利改革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可激发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
有助于加快水利科技创新,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1.3 落实国家战略
深化水利改革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的重要保障,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可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2 动员水利系统成员锐意改革、苦干实干
4.2.1 提高思想认识
全体水利系统成员要深刻领会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水利事业发展,为实现水利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4.2.2 强化责任担当
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4.2.3 发扬实干精神
广大水利工作者要发扬水利行业优良传统,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水利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