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史纲第二章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考研政治的思维导图,主要是中国早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包括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以及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等知识点。精讲精练知识框架。
肖秀荣精讲精练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特社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特社义法律体系、坚持走中特社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肖秀荣精讲精练知识框架,主要包括绪论、人生的青春之间、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模块知识。
本导图梳理了毛特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知识点,包括理论形成依据、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战争(1851-1864年)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爆发原因
鸦片战争带来巨额赔款,清政府加重赋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过程
“拜上帝会”
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占领南京,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方案:平均分配土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价
进步性: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空想性:理想社会不切实际,方案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洪仁玕)
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内容
评价: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历史意义
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撼动统治根基
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
冲击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太平天国局限性和教训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根本)
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以宗教发动、组织,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知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自身不能担负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洋务运动的兴衰
兴办
产生:19c60年代镇压太平天国中和二鸦结束后
目的、指导思想、目标
目的
镇压农民起义(首先)
加强海防,发展本集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目标:“自强”(早期)、“求富”(后期)
主要活动
经济: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
民用(官督商办,资本主义性质)
军事:建立新式海陆军
文化: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工艺、军事)
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失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封建性:维护封建统治
依赖性:兴办的企业依赖外国,与虎谋皮
腐朽性:管理是封建衙门式的
历史作用与启示
历史作用
客观上促进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近代教育得以开启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启示
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前提下的“求强”“求富”,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开展
变法活动
历史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激发新的民族觉醒
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人们的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活动
公车上书等
重点:争取光绪帝,希望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维新派vs守旧派
论战的主要问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习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百日维新
意义和教训
意义
爱国救亡运动(推动民族觉醒)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冲击封建制度)
思想启蒙运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失败原因和教训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