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面部局部解剖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面部局部解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的境界,口腔的分部,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美容角,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特点,面部筋膜间隙及其连通,牙龈,腭,颊,唇,舌下区,舌。
编辑于2025-03-08 15:28:14这是一篇关于牙体组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颈部局部解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颈部。颈部位于头部和躯干之间,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面部局部解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的境界,口腔的分部,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美容角,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特点,面部筋膜间隙及其连通,牙龈,腭,颊,唇,舌下区,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牙体组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颈部局部解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颈部。颈部位于头部和躯干之间,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面部局部解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的境界,口腔的分部,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美容角,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特点,面部筋膜间隙及其连通,牙龈,腭,颊,唇,舌下区,舌。
口腔面部局部解剖
口腔的境界
前壁为唇,后界咽门,两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舌和舌下区
口腔的分部
前外唇颊侧部(口腔前庭)
后外舌侧部(固有口腔)
前界为牙 两侧为牙列
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
1.口腔前庭沟(唇颊龈沟):前庭沟黏膜下松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部位
2.唇系带:义齿修复时注意基托边缘与此关系
3.颊系带:义齿修复注意
4.腮腺乳头管: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
5.磨牙后区
磨牙后三角
位于下颌骨最后磨牙远中,其尖向后
磨牙后垫
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
6.翼下颌皱襞:
为延续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其深面有翼下颌韧带
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间隙和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参考标志
7.颊垫尖: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牙𬌗的颊粘膜上有一个三角形隆突起,称颊脂垫,尖部为颊脂垫尖,约下颌孔平面,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的参考标志
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鼻小柱
鼻底
鼻面沟
为近鼻翼基部外侧的长形凹陷
唇面沟
为上唇与颊部之间的斜行凹陷
鼻面沟+唇面沟=鼻唇沟
颏下点
眶下孔
位于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处 体表投影:自鼻尖至睑外侧联合连线的中点
颏孔
下5或下4、5之间的下方 距正中线2-3cm
腮腺导管
体表投影: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外1/3处
面神经处茎乳孔的位置
乳突前缘中点或乳突尖端上方约1cm处,距皮肤2~3cm
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
1.皮肤薄而柔软,皮下组织疏松,易于伸展移动
2.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
3.血管密集,血运丰富
4.有皮肤皱纹,走向有一定的规律
5.皮下组织中有表情肌,手术或创伤处理时应注意表情肌的缝合,以免影响表情肌功能
美容角
鼻额角:125°~135°
鼻面角:36°~40°
鼻唇角:90°~100°
鼻颏角:120°~132°
颏颈角:85°
腮腺咬肌区
分界
前界:咬肌前缘
上界:颧弓及外耳道下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前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临床上以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
腮腺咬肌筋膜: 形成腮腺鞘
特点:
1.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2.鞘与腺体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
3.鞘的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的裂隙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上端(从后向前)
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先静后动中间夹神经
前端(从上向下)
面横动脉、颧支、上颊支、腮腺导管、下颊支、下颌缘支 衡动打头接上组最后一个
下端(从前向后)
下颌缘支、颈支、下颌后静脉
腮腺床
腮腺深叶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IX~XII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 全
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特点
境界
前:上颌骨后面,后:腮腺鞘(腮腺深叶),内:翼外板,外:下颌支
包括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
内容物
翼丛
上颌动脉
翼外肌
翼外肌视为面侧深区的解剖关键
前面:翼丛和上颌动脉 深面: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上缘:咬肌N、颞深N 两头中间:颊N 下缘:舌N、下压槽N
下颌神经
”一上一下“
面部筋膜间隙及其连通
眶下间隙
境界
上:眶下缘 下:上颌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浅:表情肌 深:上颌窦前壁
内容:眶下血管神经束、淋巴结、脂肪
连通:上颌1-4;后--颊间隙;上内--经眼静脉通海绵窦
颊间隙
位于:颊肌和咬肌之间
境界
上:颧弓下缘 下:下颌骨体外侧面 前:口角垂线 后:升支前缘
内容:面A、面前V、腮腺导管、面神经颊支、颊淋巴结、颌上淋巴结、颊脂垫
连通:后上--颞下间隙;前--眶下间隙
咬肌间隙
位于:咬肌和下颌支之间
境界
前:升支前缘 后:升支后缘
内容:咬肌血管神经
连通:前邻磨牙后区 后邻腮腺 通翼下颌、颊、颞及颞下间隙
翼下颌间隙(翼颌间隙)
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
境界
前:颞肌和颊肌 后:腮腺 上:翼外肌下缘 下:附丽于下颌支
内容:舌N、下压槽N/A/V
连通:上--颞下间隙与颞间隙 前--颊间隙 下--舌下、下颌下 后--咽旁间隙 外--咬肌间隙
颞下间隙
位于:翼下颌间隙上方
境界
前:上颌骨后面 后:茎突及茎突诸肌 内:蝶骨翼突外侧板 外:下颌支上份及颧弓 上: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翼腭间隙(翼腭窝)
境界
前界:上颌骨体部 后界:蝶骨翼突 上界:蝶骨大翼 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
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及其分支
连通:上--经圆孔进颅腔;下--经翼腭管进口腔;前--经眶下裂进眼眶;内--经蝶腭孔进鼻腔;外--经翼上颌裂进颞下间隙
牙龈
牙龈黏膜,固有膜和骨膜连接,作为黏骨膜,无黏膜下层,覆盖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黏膜
腭
分割口腔和鼻腔,参与发音,言语,吞咽和咀嚼
硬腭
表面解剖标志
腭中缝
切牙乳头:上颌左右中切牙之腭侧,腭中缝前,深面为切牙孔,鼻额神经,血管穿出,切牙乳头侧缘刺入黏膜,鼻额神经阻滞麻醉
腭皱襞
上颌硬区和上颌隆突
腭大孔: 位置: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 表面标志: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黏膜凹陷,腭前神经和腭大血管,神经阻滞麻醉(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
蝶骨翼突钩:上颌第三磨牙后内侧1-1.5cm处黏膜下
硬腭层次
硬腭黏膜,粘膜下层,硬腭骨膜,硬腭骨板
硬腭软组织特点
粘膜下层前部含少量脂肪,无腺体,后部有较多腭腺,易腭腺肿瘤
硬腭骨膜黏附与黏膜和黏膜下层紧密,黏骨膜作为一整层从骨面剥离
黏膜为咀嚼粘膜,不易移动,能耐受摩擦和咀嚼
硬腭的黏骨膜在腭中线薄,两侧在近牙槽骨部分显著增厚,其中含有腭腺,神经,血管的原因,阻滞麻醉,和腭修复时注意此处
软腭
表面解剖标志
腭小凹
在软腭前端中线两侧的黏膜上,左右各有一对称的小凹陷,为软腭的标志
腭帆
腭垂
腭舌弓
扁桃体窝
咽门
软腭的层次
软腭黏膜
黏膜下层
腭腱膜及腭肌
腭帆张肌
紧张腭帆 开大咽鼓管(没有腭咽闭合的作用)
腭帆提肌
使软腭上提 咽侧壁向内侧运动(腭咽闭合主要作用)
腭舌肌
下降腭帆 紧缩咽门
腭咽肌
上提咽喉 向前牵引咽腭弓
腭垂肌(悬雍垂肌)
上提悬雍垂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神经支配
主要由上颌动脉的分支腭降动脉穿腭大小孔,前部由蝶腭动脉的终末支鼻腭动脉穿切牙孔,软腭尚有咽升动脉和腭升动脉,静脉回流至翼丛
主要引流至颈深上淋巴结
感觉主要来自三叉神经上颌支经腭大孔切牙孔,软腭尚有舌咽神经,运动主要由副神经的颅根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腭帆张肌除外由三叉神经下颌支管理
颊
颊的境界
前 唇面沟,后 咬肌前缘,上 颧骨下缘,下 下颌骨下缘
颊的层次颊
皮肤
富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皮下组织
颊筋膜
颊肌
黏膜下层
黏膜
腮腺乳头管
翼下颌皱襞
颊垫尖
血供,淋巴回流,神经支配
面动脉,眶动脉,面横动脉,静脉主要回流至面静脉,淋巴注入下颌下淋巴,运动~面神经,感觉~三叉神经上下颌支
唇
境界
上界:鼻底 下界:颏唇沟 两侧:唇面沟 其中口裂将唇分为上下唇
标志
口角
口裂的两端,相当于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红唇
上下唇的游离缘,是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唇红缘
唇红与皮肤的交界处
唇弓
上唇的唇红缘呈弓背状
唇峰
两侧的唇弓最高点
唇珠
上下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向前下的突起
人中
上唇正中由鼻小柱向下至唇红缘的纵行浅沟
唇的层次结构
皮肤
富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浅筋膜
比较疏松
肌层
主要是口轮匝肌
粘膜下层
有粘液腺和上下唇动脉
黏膜
有黏液腺开口
唇的血液供应
面动脉分支的上下唇动脉,面静脉缺少静脉瓣,可逆性致海绵窦
唇的淋巴回流
上唇淋巴管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及耳前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下唇外侧部~下颌下淋巴结,中部~颏下淋巴结,下唇中线或近中线~相互交叉至对侧下颌下淋巴结,下唇外三分之一可通颏孔入下颌骨,疾病扩散
神经支配上唇感觉~眶下神经,下唇感觉~穿颏孔的颏神经,运动由面神经的上下颌支
在咀嚼中的作用
对温度和触觉敏感
辅助摄取和转运食物
防止食物或液体从口腔溢出
舌下区
境界
舌,口底黏膜之下和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上部分,前界及两侧为下颌体内侧面,后界止于舌根
分部:由颏舌肌和颏舌骨肌分左右两部,交通:前端,舌系带深面彼此相通,后端,借舌骨舌肌和舌骨肌之间裂隙与下颌下间隙连通
表面解剖标志及临床:舌下阜,舌下襞,舌下襞为舌下腺小管开口,舌下阜为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舌下区内容及排列
舌下腺
下颌下腺深部及下颌下腺导管
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伴行静脉
舌下动脉
舌下区淋巴回流
前部:下颌下淋巴结,后部:颈二腹肌淋巴结或颈深上淋巴结
舌
上面
舌后1/3→舌体
舌前2/3→舌体
舌盲孔
舌乳头
丝状
数量最多、无味蕾 。司一般感觉
轮廓
体积最大,围绕界沟,味蕾最多
叶状
排列舌侧缘后部
菌状
小凸起
舌扁桃体
下面
舌腹表面标志
舌系带
伞襞
舌下肉阜
舌系带两侧的口底黏膜上各有小突起 为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
肌层
舌内肌(收缩时改变舌的形态)
舌上纵肌
舌下纵肌
使舌头缩短
舌横肌
使舌头伸长
舌垂直肌
使舌头变宽
舌外肌(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
颏舌肌
舌骨舌肌
茎突舌肌
腭舌肌
血供
来自舌动脉,舌后三分之一有咽升动脉的分支,静脉回流:舌深静脉,舌背静脉
淋巴回流
注入颈深上淋巴结
舌尖大部分注入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引流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舌前三分之二的边缘或外侧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深上淋巴结
舌中央淋巴管引流至舌中缝两旁淋巴,经颏舌肌间下行,向左右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也有穿过舌骨肌注入下颌下淋巴结,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对侧
舌后三分之一的淋巴管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愈近舌尖→注入所在位置愈低 愈近舌根→注入所在部位愈高
神经支配
舌前三分之二一般感觉由舌神经,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支配,舌后三分之一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但舌后三分之一中部由迷走神经支配,运动~舌下神经,腭舌肌除外,由迷走神经咽支支配
舌前2/3
感觉:舌神经
味觉:鼓索支
舌后1/3
感觉及味觉:舌咽神经
中部:迷走神经
舌的运动
舌下神经
受损:患侧舌肌瘫痪、萎缩。伸舌舌尖偏患侧
腭舌肌:迷走神经
舌的功能
推送食物利于食物切割捣碎研细 搅拌食物,与唾液混合利于吞咽消化 辨认食物中有无可至创伤的物质和异味物质 清扫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行使一般感觉和特殊感觉功能
在建牙合内外动力平衡中,舌为内侧动力的提供者
中医诊疗中,观察和诊断全身某些疾病的重要窗口
主题
软的地方腺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