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2)
这是一篇关于二、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灌流(HP)的思维导图,血液灌流(HP)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来清除毒素,是血液引入体外以后,在透析器另外再加上一个吸附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毒素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吸附罐,通过吸附的作用,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将滤过膜孔径范围内所有的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过滤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由于溶质对流的跨膜移动速度较扩散更快,清除效率更高,因此可用于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同时,由于大量液体被滤过,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还需要在滤器后(前)补回相应的液体量和电解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HD)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HD)主要是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通过人体的血液到机器里与透析膜进行弥散,毒素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转移,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二、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2)
(五)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尽管原则上透析患者呈高尿酸排泄状态,痛风发作频率降低,但一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将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并缓解痛风结节。
1.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血液透析患者因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或无尿,禁用苯溴马 隆、丙磺舒和柳氮磺吡啶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需选择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分解 的药物。
2.降尿酸药物的应用
(1)别嘌醇
1)药理作用与体内代谢:别嘌醇经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成为别黄嘌呤,别黄嘌呤 与别嘌醇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滞黄嘌呤和次黄嘌呤转化生成尿酸。 别嘌醇由肾排泄,约 10%以原形、70%以代谢物随尿排出,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半衰期显著延长。
2)血液透析患者的使用方案:每次透析后 100mg 口服;血尿酸控制未达标者,每 2~4 周增加 50mg。并监测透析前血尿酸浓度进行调整。
3)注意事项
①建议用药前检查患者 HLA-B*5801 基因,阳性者避免使用,防止 严重皮疹的发生。
②别嘌醇过敏、严重肝功能障碍、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哺 乳期妇女禁用。
③与多种药物具有相互作用:与氨苄西林并用增加皮疹发生率,与卡托 普利合用偶可引起阿-斯综合征,与铁剂同时服用可致铁在组织内过量积蓄;增强双香 豆素、茚满二酮衍生物、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环磷酰胺、茶碱、磺酰脲类降糖药等的治 疗作用,使用时应给予充分注意。
(2)非布司他
1)药理作用与体内代谢:主要成分为非布佐司他,可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尿酸生成。治疗浓度不影响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及代谢。血浆蛋白结合率约 99.2%,血液 透析不能清除。50%经肾脏代谢。
2)血液透析患者的使用方案:建议血液透析患者非布司他初始剂量 10~20mg 每日 口服,2 周后复查血尿酸水平后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一般最大剂量每日 40mg,对于 频繁痛风发作且严格控制饮食和加强透析后仍不能控制者,每日剂量可提高至 60~ 80mg。对于不达标者应注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透析清除等。
①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或氨茶碱的患者禁用。
②具有发生心血管血 栓事件的风险。
(3)生物合成的尿酸氧化酶
该类药物均具有催化尿酸分解为尿囊素,快速降低血 清尿酸的作用。
主要包括:①重组黄曲霉菌尿酸氧化酶(rasburicase,拉布立海);②聚 乙二醇化重组尿酸氧化酶(PEG,uricase);③培戈洛酶(pegloticase),一种聚乙二醇化 尿酸特异性酶。但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经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