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教材大纲及知识点陈列,书中不仅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核心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自然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社会心理) 行为
个体心理(现象)
认知(cognition):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
动机(motive)和情绪(emtion)
动机:人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
个体心理差异: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人的意识的第二个特点)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有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意识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社会心理是在该社会的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社会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与群体的行为、规范不一致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这是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促进现象:由于他人在场,增强个体竞争动机的现象。 社会惰化现象: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时,个人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通过以下方面的研究实现: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time course)
心理结构(mental structure):研究心理结构就是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深入研究脑机制,揭示脑与心理(brain and mind)现象的关系。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①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的产物。神经系统和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发展提供基础。 ②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活动有不同的特点。
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存在规律性的联系。
人的心理系统及其物质载体——人脑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外界环境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又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科学解释心理现象。
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的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及在科学中的地位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补充(津巴多普心): 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三个类别:①实验心理学家②心理学教师③应用心理学家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边缘科学),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社会科学的性质。
补充(津巴多普心):用批判性思维区分心理学和伪心理学(6个批判性思维技能)
1.观点的来源
2.观点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3.证据
4.相关结论是否被偏差污染
5.推理过程是否避免常见谬误
6.是否需要多元化视角
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定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用情况
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②控制条件可能会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③由于社会道德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干扰,结果比较真实
缺点
①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严格按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对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重复观察,对观察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②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③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④容易受观察者本人的偏好的影响,可能出现观察者偏见。
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
定义: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分类:
内容
智力测验
成就测验
态度测验
人格测验
形式
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
规模
个体测验
团体测验
两个基本要求
信度(reliability):测验的可靠程度(同一个人多次接受测验结果相近,则测验信度高)
效度(validity):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测验所得结果与之后的表现、行为一致性高,则测验效度高)
测验对发现心理过程的一般特性、他们的相互依存性和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变异性都有相当的科学价值
在编制量表时,需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否则可能会得到无效的测验结果。
相关法(correlation)
定义:事物间的一种关系。两个现象(事物)的相关程度或强度可以用相关系数表示。 相关系数为0,则表示两者相关小,或无相关; 相关系数大于0,正相关; 相关系数小于0,负相关;
可以通过相关系数较快判断事物间的相关性
相关本身无法提供因果信息,当发现两种现象相关时,只从相关本身,无法推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子主题
个案法
心理学主要的心理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