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妇产科护理学,主要介绍了正常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的下降和娩出机制,描述了胎儿在分娩过程中,从衔接、下降到娩出的各个步骤和机制。
妇产科护理学,产褥期管理内容包括产褥期妇女的全面护理和正常产褥管理。涉及饮食与休息、排尿与排便、产后访视与护理、保健运动、母乳喂养、依赖期与独立期管理等方面。
妇产科护理学,概述了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妊娠期母体变化、产前筛查等详细知识点,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engage-ment)。胎头取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经产妇多在临产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头盆不称。
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descent),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下降动作呈间歇性,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回缩。
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 ①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 ②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 ③宫缩时胎体伸直伸长; ④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临床上将胎头下降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下降至骨盆底时,原来处于半俯屈的胎头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flexion),使下须接近胸部,使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改变为枕下前自径,以适应产道形态,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内旋转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向前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内旋转从中骨盆平面开始至骨盆出口平面完成,以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利于胎头下降。枕先露时,胎头枕部到达骨盆底最低位置,肛提肌收缩力将胎头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宽的前方,枕左前位的胎头枕部向母体中线方向旋转45°,后卤转至耻骨弓下。胎头内旋转于第一产程末完成。
仰伸
完成内旋转后,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合力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为向前向上,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胎头逐渐仰伸(extention),胎头的顶、额、鼻、口、须依次由会阴前缘娩出。此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母体左侧旋转45°,称复位(restitution)。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径相一致的方向,而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母体左侧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外旋转(external rotation)。
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下肢随之娩出,胎儿娩出过程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