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绪论 考研复习背诵笔记,足够详细,应对考试,复习用、预习用,效率翻倍!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这是一个关于景观植物的思维导图,包括:生态安全与风险防范、绪论、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的分类。
这是一个关于景观植物的思维导图,景观植物概念、景观桔物多样性、景观植物的重要作用、特色植物,欢迎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中心主题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多元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eg.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干阑...P2
主流(同一)
木架建筑的优势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木架建筑的缺陷
木材越来越稀少
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02 木构架的特色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其他:井干式、栏杆式、密梁平顶式(《不止中国木建筑》P52)
斗栱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
类型
檐下斗栱
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
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
转角铺作(清称角科)
室内斗栱
主要构件
栱、斗、昂
栱: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干部件
斗:栱与昂的支座垫块
昂:斜的悬臂梁昂的功能和华栱一样,向前伸出一截以承托屋檐,伸出这一截,且承重就是出跳;而耍头不出跳,上面也不承重。所以区分昂和耍头主要看功能,而不是看形状
03 单体建筑的构成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①简明、真实、有机
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名词解释:收分、梭柱、卷杀...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②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屋顶(“第五立面”)对建筑立面起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 ——等级
庑殿、 歇山、悬山、硬山、攒尖...P7
04 建筑群的组合
建筑群的特点
1-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种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2-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庭院是什么?
3-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庭院的大小形式也有差异
庭院的大小
4-庭院的围合方式有三种
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廊院
三合院、四合院
庭院围合方式
5-沿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的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
6-大建筑群有两种处理方式 P10
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形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
礼制建筑,明堂辟雍天坛社稷坛地坛汉代陵墓
05 建筑与环境
两大哲学派系:儒家&道家
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风水”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代建筑文化现象,从两汉到明清,曾长期流行于南北各地,它以阴阳、五行、八卦、“气”等中国古代自然观为理论依据,以罗盘为操作工具,参与大量禁忌、厌禳、命卦、星象等内容,以之进行建筑选址,并参与建筑布局的工作
06 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是穴居和巢居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07 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最高工官:1-周至秦:司空;2- 秦至汉:将作(秦至西汉:将作少府;东汉以后:将作大匠);3-唐宋:将作监;4-隋代:设立“工部”;5-明清:不设将作监,在工部设“营缮司”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代表
1-隋代宇文恺:隋大兴城(即唐长安城)、仁寿宫、东都洛阳城规划营造
2-宋代李诫:编修《营造法式》——世界史上最早公开印刷发行的建筑技术一书
3-明代蒯祥(香山帮)、徐杲:(蒯)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兴建,宫中前三殿、献陵、裕陵、隆福寺... (徐)北京前三殿&西苑永寿宫的重修
中国古代建筑实际上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在工官掌管下建造的官式建筑,另一种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
官式建筑: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的差别性。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的集中,这些建筑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民间建筑:因地制宜,建筑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