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觉器官
这是一篇关于感觉器官的思维导图,感觉器官是生物体专门化的结构,负责接收特定类型的刺激(如光、声、压力、化学物质等),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皮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
组成
眼睛
眼球壁,眼内容物和一些附属部分(眼睑,眼结膜)
纤维膜前1/6是角膜,后5/6是巩膜俗称“白眼珠”
血管膜包括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脉络膜称“黑眼珠”;血管膜中间圆孔是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亮量
视网膜由三层细胞组成,最外层分别用于感受强光弱光;中间层连接内外层;最内层将神经冲动传达到大脑皮质
眼的内容物是指眼内透光的物质、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和角膜共同构成折光系统
幼儿视觉器官的特点
5岁前的生理性远视
晶状体弹性良好
幼儿视觉器官的保育
保证足够的营养,多摄入维生素A,胡萝卜素,钙等营养素
注意用眼卫生。引导幼儿注意用眼卫生,采用正确坐姿、看书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玩游戏要节制、学会做眼保健操
定期做视力检查。6岁前矫正和治疗能达到最佳效果
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在游戏中,不要对他人和自己玩耍时拿尖锐物品追逐打闹
听觉器官
耳朵
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耳廓由皮肤和软骨组成,可收集声波;耵聍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小虫等异物作用;鼓膜起听觉传导作用
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空腔,内有三块听小骨,首尾链接形成听骨链,声波震动鼓膜带动听骨链把声音放大传入内耳;咽鼓管在吞咽或打哈欠时,空气进入鼓室,平衡鼓膜两侧的压力,保持鼓膜的正常震动
内耳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可以感受声音、保持平衡
幼儿听觉器官的特点
幼儿耳郭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易生冻疮
幼儿咽鼓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直平,鼻咽部的细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幼儿耳蜗的感受性强,听觉比成人敏锐,可适当的进行听力训练,促进听力的部分化,学会辨别细微复杂的声音
幼儿听觉器官的保育
保护耳朵免受伤害
避免噪音影响
避免药物损伤
皮肤
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附属物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等
皮肤的功能
感受
皮肤能够感受触觉、压觉、痛觉、温度等
保护
能缓冲和防御因外力是击打、摩擦、挤压给身体带来的损伤;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抑制和杀死细菌
调节体温
环境温度过低时,皮肤通过血管收缩来减少热量的散失;体温过高时,皮肤通过血管舒张,增加增加汗液分泌来加速体热的散发
分泌排泄
皮脂腺可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汗腺分泌的汗液可将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排出体外
代谢
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在阳光照射下,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幼儿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幼儿皮肤的特点
保护能力差,对外界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
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易患感冒
吸收能力强
幼儿皮肤的保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导幼儿每日进行皮肤清洁,脸、手、耳和脖子的清洁;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对脖根、大腿根、腋窝、外阴等部位要注意清洗干净
注重适当的锻炼
应经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气温气流的刺激,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提高幼儿耐寒和抗病的能力
注意衣着卫生
选择柔软干爽,吸水性强、不掉色的衣服做内衣,外衣应宽松舒适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幼儿涂成人化妆品或佩戴成人饰品,避免让幼儿接触有毒物品或涂抹超浓度超量的药物,防止幼儿机体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