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三章结缔组织笔记,包括结缔组织的组成、功能、特点、分类、来源和蜂窝组织的结构特点等内容。
编辑于2021-08-20 00:52:32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三章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组成
是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构成。
细胞外基质
纤维:细丝状
基质:均质状,特异性的大分子蛋白质
组织液:细胞外液
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和修复等。
特点
(1)细胞少,细胞种类多,细胞外基质多;
(2)细胞无极性,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
(3)分布广泛: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
(4)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无基膜。
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和淋巴
来源
间充质:由低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大量无定形的基质组成。
多向分化潜能
全能干细胞:受精卵;
多功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组织;
多潜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组织;
专一性干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类型,具自我更新属性。
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结构特点
细胞种类较多,基质较多,纤维量较少,排列疏松, 呈蜂窝状。
细胞 (7种)
成纤维细胞
定义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
光镜形态
胞体、胞核、胞质、特殊颗粒、核膜、核仁等
细胞较大,呈扁平状,多突起; 胞质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核仁明显。
电镜形态
细胞器、颗粒的性状等
粗面内质网 游离核糖体 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1)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 性纤维;
(2)生成基质成分。 参与创伤修复。
细胞质
嗜酸性结构: 溶酶体、线粒体
嗜碱性结构: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
蛋白质分泌细胞
纤维细胞
定义
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特点
胞体小,长梭形,胞核小而深,胞质弱嗜酸性;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创伤修复时可转变为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定义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静止状态时称为组织细胞
光镜形态
形态多样,不规则,功能活跃时可伸出伪足; 胞质嗜酸性,可有异物颗粒和小泡;胞核较小,染色深。
电镜形态
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残余体 近细胞膜处有微丝、微管,参与细胞的运动。
功能
(1)变形运动和趋化性
趋化因子:吸引细胞作趋化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如细菌产物、 炎症组织的变性蛋白。
(2)吞噬作用
异物 -吞噬体 -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 -残余体
(3)抗原递呈作用
MHC II 触发机体免疫应答
(4)分泌功能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防御和调节免疫。
浆细胞
来源
来源于B细胞
光镜形态
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近胞核处有一浅染区域;
核圆形,多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致密块状,沿核膜辐射 状排列,轮状核。
电镜形态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功能
合成、分泌抗体( 免疫球蛋白(Ig)),参与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
来源
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光镜形态
胞体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充满了粗大的异染性嗜 碱性颗粒;胞核小呈圆形。
电镜形态
胞质颗粒呈大小不一的圆形,表面有单位膜包裹。
颗粒成分
组胺
肝素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功能
(1)免疫应答(脱颗粒);
(2)抗凝血(肝素);
(3)引起过敏反应(组胺、白三烯) ;
(4)引导嗜酸性粒细胞定向聚集到过敏反应的部位, 减轻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脂肪细胞
来源
来源于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光镜形态
细胞较大,呈球形;胞质内充满脂滴,呈空泡状;胞核 扁圆形,被挤到细胞的边缘
功能
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电镜形态
形似成纤维细胞。
特点
结缔组织起源于此,成体结缔组织内仍保留少量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具有分化潜能,在炎症与创伤修复等情况下,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脂 肪细胞、新生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白细胞
血液中的白细胞迁移至结缔组织中,行使防御功能。 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多见
细胞间质
纤维
胶原纤维
来源
又名白纤维。在人体内广泛分布。
光镜形态
较粗。直径1-12um,HE染色呈粉红色,嗜酸性, 波浪形,交织成网。
电镜形态
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 每条胶原原纤维可呈现周期为64nm的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物理特性
韧性大,抗拉力强。
化学成分
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
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蛋白聚 合成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来源
又名黄纤维。在人体内广泛分布
光镜形态
较细。直径0.2-1um,嗜酸性,HE染色呈粉红色,折光性强, 有分支,交织成网。
电镜形态
核心部分电子密度较低,由均质状的弹性蛋白构成,外周覆盖 电子密度较高的微原纤维。
物理特性
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被拉长1.5倍。
化学成分
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
补充
疏松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交织成网, 使其既有韧性(固定性),又有弹性(可变性)。
网状纤维
光镜形态
较细,HE染色中不易着色,直径0.2-1um; 短而分支多,交织成网。嗜银性。
电镜形态
64nm的周期性横纹。
物理特性
略有弹性和韧性。
化学成分
III型胶原蛋白; 伴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PAS反应阳性。
分布
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 造血器官和免疫器官中,构成微细支架。
基质·
定义
由生物大分子形成的无定形胶状物,充填于细胞和纤维之间。
化学成分
蛋白多糖
蛋白质
多糖
糖蛋白
纤维黏连蛋白
层黏连蛋白
软骨黏连蛋白
蛋白多糖
化学成分
以多糖为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C、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
结构
以透明质酸为主干,通过结合蛋白连接其上(试管刷)。
功能
“分子筛” 物质交换 防御屏障 允许组织液通过; 限制细菌扩散。
组织液
来源
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
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
细胞和基质少; 以纤维为主,纤维粗大且排列紧密。
作用
支持、连接、保护。
分类:
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肌腱、腱膜。 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 纤维束间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又称腱细胞。
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皮肤真皮、硬脑膜、巩膜、内脏器官的被膜 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成致密的板状结构。 纤维之间含少量基质和成纤维细胞。
3、弹性组织
项韧带、黄韧带、弹性膜(弹性动脉的中膜) 以弹性纤维为主,弹性纤维间有较细的胶原纤维。
脂肪组织
定义
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
分类
黄(白)色脂肪组织
单泡脂肪细胞构成;
棕色脂肪组织
多泡脂肪细胞构成; 储存脂肪、维持体温、缓冲保护、产生能量。 产生热能。
网状组织
定义
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形成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的微环境。
分类
网状细胞
星形多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成网; 胞质弱嗜碱性; 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淡,核仁清楚。
网状纤维
由网状细胞产生;分支,交织成网。
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