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如同乐队演出,分工不同却目标一致!根据刑法第25条,共同犯罪需2人以上故意实施,主犯、教唆犯、从犯、胁从犯责任由重到轻:主犯是'主唱',教唆犯如'幕后推手',从犯像'场务',胁从犯则是'被强拉上台的替补'。特殊情形包括未成年教唆从重、共犯脱离可免责。注意过限行为(如盗窃变杀人)不构成共犯,且各人仅对共同故意范围内的行为负责。示例:合伙盗窃中望风者属从犯,被胁迫运赃者属胁从犯。"
这是一篇关于刑法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刑(只能单独用,不能叠加),附加刑(可单独用,也可加在主刑后),非刑罚处罚措施(不用坐牢也不罚钱),罪名(犯罪名称),罪状(犯罪构成描述),注意规定(提示性条文),法律拟制(拟制性条文)。
这是一篇关于犯罪形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形态 (犯罪既遂),未完成形态,核心区别,实践要点,通俗解释,法律后果轻重排序: 既遂 > 未遂 > 预备 > 中止(处罚最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共同犯罪
基本概念(刑法第25条)
定义: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排除情形:共同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示例:多人合伙盗窃、持械抢劫分工合作
角色分类与责任
主犯
类型:组织领导者、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主要实行犯
处罚:按全部犯罪处罚(可依法从重)
示例:抢劫团伙中策划并动手抢钱者
从犯
类型:帮助犯(提供工具)、次要实行犯
处罚: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刑法第27条)
示例:帮忙望风的同伙
胁从犯
定义:被胁迫参加犯罪者
处罚:应当减轻或免除(刑法第28条)
示例:被刀威胁参与运赃者
教唆犯
定义:故意唆使他人犯罪
处罚
若被教唆人犯罪:按共犯处罚(可从重)
若被教唆人未犯罪:可从轻/减轻(刑法第29条)
示例:教唆未成年人盗窃
核心要点
必须具有共同故意(意思联络)
过限行为不构成共犯(如约好盗窃却有人杀人)
身份犯特殊情形(如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贪污)
实践要点
责任自负:各犯罪人仅对共同故意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共犯脱离:有效退出可免除后续责任
未成年教唆: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
通俗类比
团队作案:主犯=导演,从犯=场务,教唆犯=编剧
责任轻重:主犯 > 教唆犯 > 从犯 > 胁从犯
通俗解释
共同犯罪像乐队演出,每人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
教唆犯相当于“幕后推手”,主犯是“主唱”;
胁从犯如同“被强行拉上台的替补乐手”。
法律后果对比(由重到轻)
主犯 > 教唆犯(既遂) > 从犯 > 胁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