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企略与经营决业战策
这是一篇关于工商管理之企略与经营决业战策的思维导图,包括企业战略概述、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类型、企业经营决策四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08-20 10:21:46第一章 企略与经营决业战策
企业战略概述
含义
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未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特征
全局性与复杂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
收益性与风险性
层次
企业总体战略
决定和揭示企业使命和目标
描述经营范围领域
企业业务战略
也称竞争战略和事业部战略
描述产品服务竞争力
企业职能战略
主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描述部门职能活动
内涵
1976年美国企业家安索夫提出
基本任务
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
最高任务
实现企业的使命
主体
企业战略管理者
高层
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和决策
中层
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基层
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制定
1.确定企业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
企业愿景(我是谁)
内容
核心信仰
未来前景
步骤
开发愿景
瞄准愿景
落实愿景
企业使命(企业业务是什么)
企业生存目的的定位
企业经营哲学的定位
企业形象的定位
企业战略目标
根据企业类型和使命分类
盈利
服务
员工
社会责任
2. 准备战略方案
3. 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
选出最有效、最满意、最适宜的战略方案
实施
实施步骤
战略变化分析
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
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
实施模式
指挥型
高层制定并决策
变革型
高层考虑如何实施
缺点:过分强调组织体系和结构,可能失去战略的灵活性
场景:适用于环境确定性较大的企业
合作型
高层管理集体决策
缺点:是持不同观点、不同目的的参与者相互协商的产物,可能会降低经济合理性。
场景:适用于复杂而又缺少稳定性环境的企业
文化型
整个企业都支持战略
局限:员工必须有较高素质,企业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强烈的企业文化可能会掩盖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增长型
从基层自下而上地形成
对管理者要求很高,他要能正确评判下层的各种建议,淘汰不恰当方案
实施考虑要素
7S模型(麦肯锡公司)
硬件要素
战略
结构
制度
软件要素
人员
技能
风格
共同价值观
控制
控制原则
确保目标原则
适度控制原则
适时控制原则
适应性原则
“一保三适”参加医保算是对了
控制流程
制定绩效标准
衡量实际绩效
审查结果
采取纠偏措施
控制方法
杜邦分析法
适用于产品多样化大企业
平衡计分卡
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最有效的战略控制工具
财务角度
营业收入
资本报酬率
经济增加值
顾客角度
顾客满意度
顾客保持率
顾客盈利率
目标市场占有率
内部流程角度
学习与成长角度
员工满意度
员工扶持率
员工培训成本
利润计划轮盘
罗伯特.西蒙斯1998年《利润计划要诀》提出
利润轮盘
现金轮盘
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最高业绩目标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PESTEL分析法
政治Political
经济Economic
社会Social
科技Technological
生态Environmental
法律Legal
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形成期
特点
小企业出现,竞争压力小
职能
研究开发和工程技术,在营销商侧重广告宣传,增进客户对产品的了解。
成长期
特点
产品较完善,市场迅速扩大,销售额及利润迅速增长
竞争日趋激烈,不成功企业开始退出
职能
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成熟期
特点
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行业走向集中
职能
产品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的有效性
衰退期
特点
“夕阳行业”
职能
放弃或清算战略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五力模型”分析法(迈克尔•波特)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进入市场障碍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
资本需要
转换成本
渠道开拓
政府政策
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
新企业进入取决因素
潜在利益
花费代价
承担风险
行业中现在企业间的竞争
替代品的威胁
购买者的谈判能力
购买量大
自主生产
供应商多
转移成本低
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供应者少
没替代品
能深加工
购买量小
战略群体分析(行业群体)
战略群体分组方法
聚类分析
用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分类分析
用于小样本分析
战略群体竞争类型
战略群体内的竞争
战略群体间的竞争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评价内容
机会
威胁
实施步骤
列因素:列出关键因素(10-20个)
机会
威胁
赋权重:赋予每个因素以权重
权重值取值由0(不重要)到1(非常重要),所有因素的权重总和必须等于1
评分:按照企业现行战略对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为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
分值范围为1-4分,4代表反应良好,3代表反应超过平均水平,2代表反应为平均水平,1代表反应很差
加总:计算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总分: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评价
总加权分范围:1-4分,平均分2.5分
低于2.5分:反应程度相对较差
高于2.5分:对外部因素能做出较好反应,企业经营战略是积极有效的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核心竞争力分析
体现
关系竞争力
资源竞争力
人力资源
原材料资源
技术资源
资金资源
组织资源
社会关系资源
能力竞争力
企业的自身素质
企业战略
企业体制
企业机制
经营管理
商业模式
团队默契
环境适应性
特征
价值性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提高满意度
异质性
延展性
持久性
难以转移性
难以复制性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
含义
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叠加在一起,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要素
主体活动(又称基本活动)
原料供应
生产加工
成品储运
市场营销
售后服务
供产储销后
辅助活动(支持主体活动)
采购
技术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基础职能管理
分析方法
单项能力分析
综合能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分析
根据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分为四类
明星
坐标系右上角,业务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
加大投资
金牛
坐标系右下角,业务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
稳定战略
瘦狗
坐标系左上角,业务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
清算战略、转向或放弃战略
幼童
坐标系左下角,业务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低
扩大投资转明星产品或放弃战略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评价内容
优势
劣势
实施步骤
列因素:列出关键因素(10-20个)
优势
劣势
赋权重:给每个因素以权重
数值范围从0(不重要)到1(非常重要),所有权重之和等于1
以行业为标准
评分:为关键因素进行评分
分值范围为1-4,1分代表重要劣势,2分代表次要劣势,3分代表次要优势,4分代表重要优势。优势评分必须为4分或3分,劣势评分必须为1分或2分。
以企业为标准
加权分数:计算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总分: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加总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评价
总加权分范围:1-4分,平均分2.5分
低于2.5分:内部状况处于弱势
高于2.5分:内部状况处于强势
企业综合分析
SWOT分析法
含义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用来评估企业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步骤
分析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客观因素)
机会
威胁
内部环境因素(主动因素)
优势
劣势
构造SWOT矩阵
根据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等排序
战略方案的制定和选择
SO战略
WO战略
ST战略
WT战略
企业战略类型
基本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
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战略)
适用范围
大批量生产企业
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有能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能够严格控制费用开支
实施途径(使用最普遍)
规模效应
技术优势
企业资源整合
经营地点选择优势
与价值链的联系
跨业务相互关系
差异化战略
适用范围
研发能力很强,能够创造出独特性的产品
产品或服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内部职能部门协调性很好
实施途径
提供高质量产品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创新
产品特性
不同的产品名称或品牌
提供不同的服务
集中战略(专一化战略)
适用范围
有特殊需求的顾客
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在目标细分市场采取集中战略
企业实力较弱
企业的目标市场具有相对的吸引力
实施途径
选择产品系列
细分市场选择重点客户
细分市场选择重点区域
发挥优势集中经营
企业成长战略(扩张战略)
密集型成长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
新产品开发战略
多元化战略(安索夫)
相关多元化战略(关联多元化战略)
水平多元化战略
垂直多元化战略
同心型多元化战略
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无关联多元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企业整合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
根据延伸方向分类
后向一体化战略
进入原材料供应经营范围
前向一体化战略
进入成品制造领域
横向一体化战略
与同行业企业联合的战略(合并、收购)
战略联盟(简•霍普兰德、罗杰•内格尔)
联盟方式分类
股权式战略联盟
主要形式
合资企业
相互持股
契约式战略联盟(更能体现战略联盟的本质特征)
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
产品联盟
营销联盟
产业协调联盟
企业稳定战略
无变化战略
条件
企业过去经营相当成功,内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
企业不存在重大经营问题或隐患
维持利润战略
暂停战略
谨慎实施战略
企业紧缩战略
转向战略
放弃战略
清算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
分析模型
钻石模型(20世纪90年代迈克尔•波特)
要素
生产要素
初级
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
人口
气候
非技术工人
高级
中高级人才
教育科研体系
现代通信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
相关支撑产业
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变量
机会
政府
战略类型(按实施重点不同)
全球化战略
不严格区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适用条件
成本大特殊需求少情况
优势
加强企业与各个国家协调性
多国化战略
强调根据不同国家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的差异化
缺点
会失去对子公司控制
跨国化战略
注重业务经营的多样性和各国市场的多样性
特点
母子关系双向
优势
实现规模经济、全球化学习,适应当地市场
缺点
经营者面临挑战大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贸易进入模式
直接出口
间接出口
契约进入模式
许可证经营
特许经营
合同制造
管理合同
投资进入模式
股权参与
合资
独资
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及类型
概念
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要有多个可行方案供选择
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评价和选择基础上
从影响时间长短分类
长期决策
短期决策
从决策重要性分类
总体层决策
业务层决策
职能层决策
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类
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从决策目标的层次性分类
单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
决策者
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是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决策目标
企业科学经营决策的前提
决策备选方案
决策条件(环境)
决策结果(效果影响)
决策系统又一基本要素
企业经营决策的流程
决策流程(5个阶段)
确定目标阶段
拟订方案阶段
选定方案阶段
方案实施与监督阶段
评价阶段
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思维共振法)
特点
开会,明确提出问题,集中讨论,畅所欲言
缺陷
易屈服于权威者或大多数意见,忽视少数派意见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特点
不开会、有专家,背靠背
名义小组技术
特点
不开会、无专家、背靠背,独立思考
哥顿法(提喻法)
特点
开会讨论,先抽象再具体
德尔菲哥有名头
定量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线性规划法
盈亏平衡点法(量本利分析法、保本分析法)
条件稳定可控
风险型决策方法(统计型决策、随机型决策)
期望损益决策法
期望损益值
决策树分析法
是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乐观原则
以最大损益值为标准
大中取大
悲观原则
以不利因素最小值为标准
小中取大
折中原则
最大和最小的加权平均
取加权平均最大值
后悔值原则
第一步:选出各状态最大损益值作为标准值
第二步:后悔值=最大损益值-当前各状态损益值
第三步:选取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值
等概率原则
假定每一市场状态具有相等的概率
取加权损益值最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