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身体如何“加工”药物?】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经酶和体液作用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肝脏是主战场。代谢后药物水溶性增强,更易排出但首过效应、酶诱导剂(如“两苯两平”)可能降低药效,而酶抑制剂(如“铜绿”)会延长作用时间。I相反应改变药物结构,II相结合反应才是真正的解毒关键。注意:左旋多巴忌配维生素B6!了解代谢规律,能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让用药更安全有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药物的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经过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的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的过程,又称生物转化。
概述
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肝脏(肾脏,小肠,肺等也有)的内质网上
药物代谢占主导地位的三种酶
细胞色素P450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酯键水解酶
首过效应
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部分被代谢而导致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肝提取率
药物从门静脉经过肝脏被消除的分数
用ER表示,ER=进入肝脏的血药浓度-流出肝脏的血药浓度/进入肝脏的血药浓度
肝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清除,用Clh表示,Clh=单位时间肝脏清楚药物的总量dX/dT与当时血浆药物浓度C的比值
药物代谢的作用
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
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
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
代谢使药理作用被激活 eg:左旋多巴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代谢反应的分类
Ⅰ相反应;药物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官能团发生改变
氧化
氧化酶的分类
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是一个酶系,该酶系共有18个家族和44个亚家族,其中CYP3A4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
黄素单加氧酶(FMO)可催化含N、S、P、硒等杂原子的化合物以及药物的氧化
单胺氧化酶(MAO)是机体内参与胺类物质代谢的酶
MAO-A
MAO-B
氧化反应的类型
还原:主要针对药物结构中的羰基,硝基,羟基和偶氮基等基团进行反应
还原反应的类型
细胞色素P450参与的还原反应
醛酮还原酶参加的反应:多种内源性物质(酮类固醇,视黄素,脂质过氧作用产物)为其还原底物
水解
酯类
酰胺类
芳烃类
烯烃类
肽类
Ⅱ相反应;药物分子或Ⅰ相反应的产物与体内某些内源性物质结合
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的酶:统称为转移酶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为最重要的途径
甲基化转移酶
磺基转移酶
N-乙酰化转移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结合反应的类型
葡糖醛酸结合反应
甲基化结合反应
硫酸化结合反应
乙酰化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生理因素
种属:主要是与代谢酶有关,因酶系统差异所导致。且Ⅱ相代谢比Ⅰ相代谢种属差异更加明显
性别:女性体内CYP3A4活性比男性高
遗传变异:遗传多态性
超快代谢型
快代谢型
中间代谢型
慢代谢型
年龄:小儿的药物代谢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老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均易导致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肝脏病变易导致肝药酶活性降低
剂型因素
理化性质:体内的酶及药物具有立体选择性,不同构型代谢速度不一样
给药途径与剂型:口服给药效果不一定比非口服效果差
给药剂量:需要严格把控,剂量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中毒
其他因素
饮食:西柚汁中含有呋喃香豆素,会抑制CYP3A4的活性,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大大升高,容易引起中毒
环境
基于代谢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或前后序贯用药时,在代谢环节发生了相互作用,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
酶诱导作用:促进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
酶抑制作用:减慢药物的代谢,导致活性或毒副作用增强的现象
不可逆抑制剂
可逆抑制剂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在新药研发和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常见的酶抑制剂:铜绿分别易西红
常见的酶诱导剂:两苯两平,一灰一松
左旋多巴不可与维生素B6合用
需要注意的是:酶诱导剂也可加速自身的代谢,导致其临床疗效逐渐降低,这也是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上含微粒体酶
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Ⅱ相反应是真正的解毒反应,该反应产物通常具有更好的水溶性,更易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
只有通过淋巴系统和远端直肠吸收的药物能避免首过效应
多数药物经代谢后,水溶性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