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普通心理学第6版》第一章思维导图,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
研究对象
(主)心理现象
认知
动机与情绪
心理特征
暂时、偶尔出现
稳固,经常出现
智力
人格
相互依存、彼此联系
行为
研究支配行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行为本身
意识与无意识
团体心理与个体心理
基本任务,研究领域与学科性质
基本任务
心理现象
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研究领域(P8)
学科性质(PII)
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双盲控制
混淆变量
测验法
信度
效度
个案法
过去现在
重点
过去
19世纪未成为独立学科
《论灵魂》亚里士多德
法_唯理论_笛卡儿
反射
天赋观念
英_经验论_霍布斯(先驱)、洛克(奠基人)
霍布斯
联想主义
洛克
白板
外部经验(感觉)
内部经验(反省)
对立发展
唯物方面
英_哈特莱
法_孔狄亚克
概要
强调感觉、其源泉是客观世界
唯心方面
英_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休谟
近代哲学
实验生理学
1879–德—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主张研究直接经验或意识(采用实验性内省)
统觉学说
情绪三学说
创立《哲学研究》更名《心理学研究》
过去主义
构造主义 (分析意识的结构成分) 强调意识的静态结构)
奠基人:冯特
哲学思想混乱(陷入二元论)
代表人物:铁钦纳
研究直接经验- -意识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
意象(是观念的元素)
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方法
内省法(自我观察)与实验法=实验性内省
机能主义 (研究意识作用和功能) (重视意识的过程)
创始人:美—詹姆斯
意识流
个人的
永远变化的
连续的
有选择性的
代表人:杜威、安吉尔
主张
研究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行为主义 (批判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 (正常行为的分析)
三大主义之一
旧
美—华生
1913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诞生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支持还原论,行为主义又称“刺激—反应”心理学
主张环境决定论(极端,受批评)
新
托尔曼
斯金纳
程序学习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条造就上一条)
中介变量
格式塔心理学 (批判构造主义) (重视心理学实验)
德—韦特海默
苛勒
猩猩—“顿悟”
考夫卡
勒温
意识的整体性—“场论”“行为是生活空间的函数”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心理作为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 (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 (研究动机、无意识现象)
三大主义之首
前
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精神病医生)
性欲- 无意识支配人 (夸大性欲是不对的)
心理异常的成年人—强调“性”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临床技术
释梦
自由联想
后
安娜•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动机和人格研究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
青年期—力多比(性本能)活动高潮
现在
基本特点
着重揭露心理和行为的客观规律并进而预测心理和行为的发生
特别重视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的研究
广泛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参与交叉学科的攻关研究
现在研究
生理心理学—脑—认知神经科学
脑功能成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
血流量变化…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 NIRS)
脑电图(EEG)
脑磁图(MEG)
1967–美-奈瑟《认知心理学》—“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得以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人的本质是好的,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动而挣扎的野兽。
人是单独存在的
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刺激和反应,也反对精神分析理论
纲领性质,缺乏定义,难以检验
现象学方法
积极心理学
美—塞利格曼—在人本主义前提下提出
人文主义的现象学
实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进化心理学
进化论思想—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过去”
重要事件录
1885–艾宾浩斯《论记忆》开创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先河
1890–詹姆斯提出《心理学原理》,开创意识流理论,影响美国机能心理学
1900- 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后《精神分析引论》创建精神分析学派
1917- 北京大学首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1943–马斯洛发表《人类动机学》后《动机与人格》,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
1978–西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中国心理学会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
1992–中国心理学家—荆其诚—首次当选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2002–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心理学引入经济学)
2004–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人类与嗅觉相关基因)
2004–在北京由中国心理学会承办了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2014–约翰•奥基夫和莫泽夫妇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大脑定位系统的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