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中世纪教育思想
这是一个关于第三章中世纪教育思想的思维导图,全面梳理了中世纪教育思想的社会基础、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家的教育思想,并对中世纪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评价,有助于系统理解中世纪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三章 中世纪教育思想
一、西欧中世纪教育思想的社会基础
1、中世纪的经济与社会
开启封建
中世纪是封建生产方式和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奴隶社会 转向封建社会
土地分封制、采邑制
封建领主、骑士制度、骑士教育、封建经济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创办,创新了一种教育模式,对中世纪乃至以后的 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中世纪的思想文化
中世纪意识形态
基督教
基督教的兴起和演变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础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的影响
3、中世纪教育思想的演化
教父哲学的教育思想
基督教早期,教会有一批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他们利用哲学来捍卫基督教信仰,这一部分人被教会称为“教父”,他们的思想就被称为“教父哲学”。
理性与信仰之斗争:“理性的权威”和“信仰的权威”
教育问题:如何对待世俗或异教的学问和知识。
经院哲学家的教育思想
早期经院哲学(8-11世纪);
中期经院哲学(12-13世纪),十字军东征;
晚期经院哲学(14-15世纪)经院哲学开始衰落,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二、教父哲学的教育思想
1、哲罗姆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宗教活动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和目标(人必须得到充分的教育。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和智育。)
儿童教育方法(多运用奖励和竞争的方式;重视榜样的作用)
女子数育(为宗教目的服务,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生平、思想和代表作(《忏悔录》《上帝之城》)
哲学和教育思想
原罪说和教育目的(原罪说是其宗教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认识论和教育内容(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信仰高于真理,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儿童可塑性强;儿童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是愉快的,自由的。)
三、经院哲学家的教育思想
1.阿伯拉尔的教育思想
生平和著作
《我的苦难史》、《是与否》、《自知》、《辩证法》
教育思想与实践
论辩证法 把辩证法看做是全部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辩证法强调逻辑性和理性; 辩证法需要一种实在,不仅来自言辞,更来自思想的内容; 辩证法成为之后经院哲学的主要论证方法,也成为了12世纪以后学校的主要教学与学习方法。
2.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哲学的教育思想
人性论 人是由灵魂(精神)与肉体(物质)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完满实体。 人性论是阿奎那教育思想的基石。强调应当重视人的自然本性,要求教育顺应自然的要求,注意学生的健康。
认识论 抛弃基督教传统的先验论;提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或本性,而事物的本质渊源于上帝。 除了认为直观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外,还主张要学习抽象的科目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
信仰与理性 虽秉持信仰至上,但对知识与理性给予肯定,哲学独立于神学的自身存在,哲学包括:物理、数学和形而上学。 哲学和神学都可以到达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知识途径,但真理只有上第一个。神学与哲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论教育方法 经院哲学方法:通过理性的辩论阐明神秘的教义,用哲学阐释神学。 ①提出问题,呈现论题,引发学生思考; ②给出正反两方面的多个具体论证; ③对论题进行分析并对辩论做出裁决; ④重新回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证上,对每个论证逐个加以考察,指出对在哪,错在哪,在连续不断的逻辑推理中对整个命题进行研究。
小结
中世纪教育思想的两面性
教会、宗教的控制,阻碍了理性的健全发展和理智的正当运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中世纪教育尤其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内化,客观上丰富了道德教育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