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知识导图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的知识点有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提速个性创两全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课程结构:均衡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评价体系:注重结果、多元、综合
新课改的教学观
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习过人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题
一发两独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机会均等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六者一社区
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劳动的特征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爱两人一终身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班主任需要担任一学年以上
按照标准课时的一半计入工作量
教师职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