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梳理了中学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的核心要点,本义:语文是以教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己任的一门课程,是中华民族共同语(母语)的基础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含义
语文含义
叶圣陶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本义:语文是以教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己任的一门课程,是中华民族共同语(母语)的基础课。
性质
工具性
来源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表现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是发展能力,特别是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工具
要求
语文课程学习的着眼点既在内容又在形势
要以学生学习语文之后是否掌握了这个工具作为中心之一并加以重视
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源于语言的文化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源于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源于语文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人文价值,体验独特的言语文字魅力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精神感悟和独特体验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原因
从语言的客观性来说
两者具有不可替代的相对独立性 但同时语言的形式和内涵上不可能独立存在
从语文教育的主观立场上说
利用遵循语言形式和内涵相互统一这一规律主动追求语言教育从工具性掌握到人文陶治的整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两者关系
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彼此独立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
完整的语文教育必须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统一起来的教育活动
老师保持头脑清醒,确保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发挥语文课程的本质作用
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脱离工具性谈人文性或是脱离人文性谈工具性
文道统一
是指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中泛指文章的表现形式,即语言文字,表达技巧。道则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即生活事理,思想精神。
语文教学过程要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学应该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即形式—内容—形式的言语训练过程
目标
定义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中学语文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和教育任务,学生达到的语文素养发展水平
目标制定的依据
国家的教育方针
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时代背景(甜甜圈补充)
目标制定的作用
是中学语文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是中学语文教育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制约中学语文教育的一切活动
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