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辩证唯物论
26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呈现了辩证唯物论的核心要点,涵盖哲学基本问题、物质范畴、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和时空、物质世界的二重化、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意识与人工智能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认识论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内容包括: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梳理细致,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辩证唯物论
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
唯物主义(物质为第一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等粒子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
唯心主义(意识为第一性)
主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本我的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客观精神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有同一性(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
唯物、唯心
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即意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物质)
不彻底的唯心
哲学重要问题(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
联系、全面、发展、有矛盾
形而上学
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恩格斯的定义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的定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物质和运动
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两种错误的观点
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和静止
静止的概念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定状态,具体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
运动和静止相互区别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两种错误观点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
物质运动和时空
时空的概念
时间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不可分割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
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
物质性
有限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无限性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绝对性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相对性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二重化
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最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叉重叠和相互作用的。
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主观世界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性。
主观世界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一个超然于客观世界而孤立存在的世界,不能完全脱离客观世界,而是从属于客观世界。
关键
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也是他们相统一的关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意识的起源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特殊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辩证统一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时前提
实践是根本途径
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实质
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模仿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
在一些方面超出人类所能
达不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的原因
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