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这是一篇关于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这是一篇关于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这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
预备立宪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
以《民报》为机关报
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帝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人民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核心问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评价(意义)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
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武装起义
影响最大的是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清政府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烈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覆灭
革命是很快的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内部、外部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局限性
试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
规定了国家、政府组织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评价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对孙中山本人的评价
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弱点和错误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资产阶级的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把它推到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