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果),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唯物史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1、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资本的原始累积
概念:以暴力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无产阶级),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产阶级)。
途径
1、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
产业革命
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果)
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脑力与体力的综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本人生存
家属生活
教育培训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二重性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两个特点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与资本家
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m)的实质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资本的本质
它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和意义
不变资本c(指面粉)
可变资本v(指工人)
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生产自动化
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但在客观上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资本积累
概念: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之后,如果将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源泉和后果
本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
1、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资本家所付资本的大小
后果:加剧社会的两级分化,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的有机构成
c:v(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要么三变要么一变)
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及其职能形式
采购阶段—>货币资本
生产阶段—>生产资本
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资本周转(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速度的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的时间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产(做包子的盆)和流动资产(面粉)
流动比例越大,周转越快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成
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形成:为了模糊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利润和平均利润
利润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关系: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意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具体表现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包括四个阶段:危机(本质阶段)、萧条、复苏和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