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药学
生药学第一章绪论部分的内容,涵盖定义与性质、历史与发展、命名与分类、产地采收加工、鉴定、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生药学
生药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研究天然药物(生药)的来源、鉴定、质量、制备、功效与应用的一门学科
性质:综合性应用学科,交叉于药学、生物学、化学和医学
研究内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功效用途等
生药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经验积累中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 国外:古埃及、印度、希腊的草药记载
近代生药学形成(19世纪)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推动生药鉴定学发展
现代生药学发展 新技术应用:色谱、光谱、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研究深入:从形态到基因,从单一成分到整体质量
生药的命名与分类
命名原则 中文名:常用名、药材名(如:当归、黄芪) 拉丁名:国际通用名称(通常由属名+种加词+命名人构成
分类方法 按自然属性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按药用部位分类:根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皮类等 按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等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等
生药的产地,采收与加工
道地药材:特定产区的优质药材(如:怀山药、川贝母
采收原则 适时采收: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确定最佳时间
产地加工(初加工) 目的:纯净、干燥、便于贮藏运输 方法:清洗、修整、干燥(晒干、阴干、烘干)、蒸煮等
生药的鉴定
鉴定意义:确保药材真伪、纯度、品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主要方法 基原鉴定(原植物/动物/矿物鉴定) 性状鉴定(传统经验鉴别:形、色、气、味)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内含物特征)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分析化学成分)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体的反应来测定药效或毒性)
生药的质量标准 与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ChP) 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质量评价指标 杂质检查 水分测定 灰分测定 浸出物含量 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现代质量控制技术 指纹图谱技术 一测多评法(Q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