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史
教师编(中国史部分相关知识)——听完山香常识整理,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阶段,各阶段又细分不同时期,并详细列举了相关事件、制度、人物等信息。
编辑于2025-09-28 13:20:56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最早的人类
蓝田人
陕西蓝田,黄河流域,最早直立行走
北京人周口店人
周口店龙骨山,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北京山顶洞人
周口店龙骨山,人工取火,骨针
为新石器时代手工业奠基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母系氏族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黄河被称为母亲河)
河南仰韶村
半坡遗址文化
半地穴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常见的居住形式,多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其特点为向下挖掘浅坑,以坑壁为墙基,上覆木骨泥墙或茅草屋顶,兼具保暖防潮功能这种建筑形式反映了先民适应自然环境、利用地热资源的智慧,是原始聚落从洞穴走向地面建筑的重要过渡形态,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及定居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100字)
北方保暖
彩陶中有很多鱼
黍(黄米),粟(小米—稷)—我国最早种植
黍(黄米)与粟(小米,古称稷)是我国最早驯化的旱作农作物,距今约8000年前已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作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核心作物,二者被誉为“五谷之长”,支撑了早期农耕文明的发展甲骨文中频繁出现“黍”“稷”记载,周代更以“社稷”象征国家,体现其作为民生根基的重要地位这两种耐旱作物的栽培,标志着中国北方农业的起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
彩陶文化
红胎黑彩
红色:赤铁矿
黑:锰矿,氧化铁
图案:鱼,少量鸟,青蛙,花瓣
拓展:
五谷
稻黍稷麦菽
六畜
马牛羊鸡犬猪
河姆渡文化
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架空,防潮,避虫
南方防潮
水稻—世界最早
浙江宁波
最古老的蹈作文化遗址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晚期
夫妻合葬,父系标志
墓葬差异—贫富差异
私有萌芽
山东
白陶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稻壳陶,(稻壳陶)—黑陶文化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玉器
体现神权,王权
玉琮神人兽面纹
父系社会的阶级雏形
为早期国家形态奠基
黑陶
三星堆文化
长江上游
长江文明之源
新石器晚期—青铜早期
青铜器
神秘的宗教信仰—青铜面具,神树等
三皇五帝时期
三皇
天地人三皇
天皇,地皇,人皇(侧重对宇宙和人类的朴素认知)
人文三皇
燧人氏
钻木取火,开启熟食时代
实物:山顶洞人
伏羲式
八卦,渔猎,结绳记事,文化萌芽
后世的哲学算数等
神农氏(炎帝)
尝百草,教农耕(医学,农业)
实物:新石器时代农业
部落首领三皇
伏羲,神农
同上
女娲
补天,造人(繁衍,生存,双重重视)
五帝
皇帝
与炎帝一起
华夏人文初组
统一黄河流域,打败蚩尤
河北—涿鹿之战
炎黄子孙
妻子—养蚕缫丝
颛顼zhuanxu11
皇帝之孙
改革祭祀历法
规范社会秩序
扩大部落统治范围
帝喾(ku4)
皇帝曾孙
德政
划分节气
奠定基础
尧
帝喾之子
禅让制(贤明)
公天下
治水,历法,农耕
舜
孝悌
完善部落管理
禅让
命禹治水
为夏朝建立奠定基础
奴隶社会
夏
建立者:禹
治理黄河水
李冰
苏轼
郭守敬(元)
河北邢台人
《授时历》
林则徐
《两河经略》
潘季驯
千古治黄第一人
治理黄河的方法—束水攻沙(在黄河下游加堤坝,防止黄河改道, 抬高地势,把沙直接冲到海里,不要让沙子堆在下游)
功不在禹夏
明朝人
《河防一览》
国家性质: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
启
文化历法:《夏小正》夏历,阴历,农历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考古实证: 二里头文化—河南洛阳—宫殿建造
最早的宫殿建筑
大型绿松石龙形器:中国龙
绿松石材质
经济形式: 农业为主,已出现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初步商品交换萌芽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夏朝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少康为夏王相之子,在寒浞篡位(太康不理朝政,沉迷田猎)后历经流亡,最终联合诸侯击败寒浞,恢复夏朝统治(约前1900年)。他励精图治,整顿内政,发展农业,强化军队,使夏朝由衰转盛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古代早期王朝重建正统的典范,展现了宗法制度与政治韧性的结合,为后世"中兴"叙事提供了原型
首个以中兴命名的时代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中国古代夏商更替的关键战役,约发生于公元前1600年夏桀暴虐失德,商汤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双方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商军以少胜多,夏桀败逃后灭亡,商朝建立此战奠定了“汤武革命”的合法性,成为后世“天命转移”思想的典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朝更迭,对早期国家形态与政治伦理影响深远
夏桀
商
建立者:商汤
亳城(bo2)河南商丘
都城:河南安阳(殷)—殷墟
甲骨文—第一个文献可考的都城遗址
清代—王懿荣:甲骨文之父—药材(龙骨)
后母戊鼎—盛饭祭祀
一言九鼎
最大最古老最重
青铜器最高水平
后母戊—商王母亲的庙号
四羊方尊—盛酒水(出土于湖南)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商朝灭亡:牧野之战
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
临阵倒戈,以少胜多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姜子牙,伯邑考,商纣王,妲己
周
建立者:周武王姬发
都城:镐hao—陕西西安—西周
东周:洛阳
成康之治(中国第一个盛世)—有的学者认为是文景之治
西周
周朝制度
分封制:(诸侯国)
王族:鲁国
功臣:齐
古代帝王后裔
陈
宋
宗法制:血缘—嫡长子继承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分封制:表
宗法制:里
礼乐制:等级森严
井田制:100亩一田
名义上归周天子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中间一块为公田
外面八块为私田
一共900亩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归贵族和周天子所有—私有制
周厉王:国人暴动—周公,召公(共和行政—公元841)—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
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
春秋五霸1
齐桓公
管鲍之交
鲍叔牙推荐曾辅佐对手公子纠的管仲为齐国国相
管仲改革
改: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质量征税)
盐铁官营
寓兵于农(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长勺之战
以少胜多
改革后急于扩张攻打鲁国
鲁国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
齐战败反思转向: 尊王攘夷
葵丘之盟
尊王攘夷(尊崇周天子,抵御游牧民族)—正当性
葵丘(今河南兰考)—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承认齐桓公霸主地位
老马识途—攘夷行动中的典故
应燕国要求,讨伐北方游牧民族,山林迷路
晋文公(重耳)
秦晋之好:为对抗楚国多次联姻
城濮之战:晋文公VS楚成王—退避三舍
以少胜多
寒食节:介子推
楚庄王
一鸣惊人—前期表面享乐,不问政事,实则观察朝局积蓄力量。
问鼎中原—率军北上,天子脚下练兵,询问鼎的大小重量
饮马黄河—大败中原霸主晋国,楚国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秦穆公
秦国国君
羊皮求贤:百里奚
击败晋国
灭亡梁国
西征西戎部落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吞并12个西戎部落)
宋襄公
仁义
VS楚
渡河:君子不趁人之危
未列阵时:君子不攻击未列阵之师
对春秋时期的礼战传统的遵守
春秋五霸2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同上
吴王阖闾
孙武《孙子兵法》和伍子胥带领吴兵灭楚
越王勾践
VS吴王夫差
卧薪尝胆
范蠡西施
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经济制度
管仲改革
按照土地优渥程度征税
鲁国:初税亩
按照土地面积征税
封建社会
战国
春秋到战国的标志:韩赵魏三家分晋
魏国:李悝变法kui2初期最强—庞涓
桂陵之战
VS赵国
向齐求助(孙膑)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VS韩国
向齐求助(孙膑)
减灶诱敌
两场战役后魏国元气大伤,秦国,齐国崛起,从魏国独强,到多国争霸
魏国—李悝变法—《法经》—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韩国变法
申不害
《申子》
以”术”著称—管理臣子的办法
吴起
楚国变法
秦国崛起
商鞅变法
徙木立信
军功爵制
废除世袭制
废除井田制和世袭制
战争:VS赵国—长平之战
赵国:廉颇,坚守不出改用赵括—纸上谈兵
秦国:战神白起—诱敌出击,坑杀45万
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兼并战争,彻底 摧毁了东进最大的障碍,具备了一家独大的实力
都江堰:李冰父子(四川)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甘石星经》—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
《皇帝内经》—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秦
秦灭六国,定都咸阳—西安
第一个封建国家
政治
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
丞相:政务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九卿
分管国家具体事务的官员
奉常:礼仪祭祀文化教育
郎中令:宫廷侍卫,近臣
卫尉:警卫,宫门守卫
太仆:车马仪仗
廷尉:司法
典客:民族外交
宗正:宗族事务
治栗內史:财政,粮食
少府:皇帝私人财政和宫廷手工业
地方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打破了分封下的世卿世禄
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
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统一钱币
天圆地方
秦半两
修建驰道,灵渠(广东广西,岭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
用水运代替陆运
漓江—湘江
文化
焚书坑儒
李斯
伏生
《尚书》
一生读《书》,一世护《书》,虽九死未悔
统一文字—小篆
秦末出现—隶书
军事
北防匈奴:建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末年
修建阿房宫
天下第一宫
被项羽烧了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巨鹿之战(邢台平乡县)
项羽北上VS秦—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
楚汉之争
刘邦帅军入主咸阳
约法三章
任用贤才
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背水一战,胯下之辱,明修暗道,暗度陈仓
张良—运筹帷幄,明哲保身,孺子可教
项羽: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被围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汉
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西安—西汉)
休养生息
政治制度,郡国并行
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推行黄老的无为而治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田亩税:三十税一
七国之乱:削藩策—周亚夫三个月平叛,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
汉武盛世(刘彻)
政治:
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经济:
盐铁官营(桑弘羊改革)
统一五铢钱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历史上称之为:凿空之旅
输入:佛教(汉明帝白马寺),葡萄,石榴,胡瓜,胡桃,良马,苜蓿
输出:铁,丝绸,造纸术,蚕丝,井渠法
东起长安,终点罗马(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
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因海禁衰落
规模最大的港口:广州,泉州
文化:
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太学:五经博士招收弟子
军事
北击匈奴
卫青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卫青—飞将:李广
霍去病
封狼居胥(追匈奴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标志着抗击匈奴的重大胜利)
酒泉
神州卫星发射地
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飞将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
为人真诚,战功卓绝,虽不善言辞,却深受士兵和百姓爱戴。
通西南夷
司马相如
打通汉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孝宣之治(汉宣帝—刘询)
西域都护府
新疆(开始隶属于中央管辖)
昭宣中兴
汉昭帝,汉宣帝
西汉末年
王莽(公元9年)
王莽篡汉
西汉灭亡
改制:激化社会矛盾
昆阳之战:王莽VS刘秀
刘秀✓
以少胜多
东汉
刘秀(公元25年)—光武中兴—在邢台千秋亭称帝,定都洛阳
著名将领—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经营西域
东汉末年:
汉灵帝刘宏—鸿都门学—艺术学校
东汉末年分三国
黄巾起义
张角
太平道—宗教形式
失败
东汉政权分崩离析
地方周郡势力崛起
董卓乱政
废汉少帝
立汉献帝
放纵士兵
自揽军政大权
加剧社会动荡
曹操统一北方
迫降黄巾军,收编精锐—(青州兵)
剿灭吕布扩张到黄河以北
官渡之战
VS袁绍
以少胜多
统一北方
三国
关键战役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VS曹
人物
孙权+周瑜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
曹操
相关成语
草船借箭(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在孙权朝堂—)
羽扇纶巾(周瑜:风度潇洒,指挥若定)
孙刘以少胜多
三足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夷陵之战
陆逊(吴)VS刘备(蜀)
原因:刘备为报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之仇 诸葛亮镇守成都,稳固后方, 保障军需,分兵防御曹魏
陆逊忍辱负重,火烧连营
吴国以少胜多
三国鼎立最终形成
三足鼎立
魏(曹丕)
九品中正制
蜀(刘备)
汉室后裔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诸葛亮发展经济平定南中,北伐曹魏
关羽张飞:与刘备桃园三结义
吴(孙权)
继承父兄孙策基业连刘抗曹,开发江南
周瑜:赤壁之战主帅
陆逊:夷陵之战
晋
西晋
公元263灭蜀,265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280灭吴
八王之乱
司马氏内斗
五胡乱华
少数民族
匈奴,羌(qiang),氐(di)羯(jie2),鲜卑
东晋
司马睿在建康即位
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室与司马氏
淝水之战
背景:少数民族氐建立的政权前秦君主苻坚用20年吞并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国力达到顶峰,自认为兵力强盛,史称百万雄师,想南下灭东晋
东晋谢安
以少胜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南北朝
南朝
宋,齐,梁,陈
北朝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拓跋宏改革
迁都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整顿吏治
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
均田制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
杨坚(隋文帝)—开皇之治
长安
隋炀帝(杨广)
大运河
科举制
进士科—对实事的看法
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三省
中书省
起草(把皇帝的想法起草成诏书)
中书令
尚书省
行政(执行)
正职:尚书
副职:侍郎
门下省
监察审议(审查事件可不可行)
侍书
六部(吏户礼工刑兵)
工部
工程
刑部
司法
兵部
军事
礼部
教育,祭祀
户部
财政+户籍
吏部
人事(管理4品以下)
唐朝进一步完善
唐
发展历程
唐高祖李渊
李渊篡隋称帝—国号:唐
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VS李建成,李元吉
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
中书房玄龄—门下杜如晦
魏征(重要谏臣):
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武则天
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殿试+武举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李白
VS 杨玉环(后期沉迷享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生殿》
洪昇
戏曲
《梧桐雨》
子主题
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
背景:宠爱杨玉环,将权利交给堂兄杨国忠。杨国忠排除异己, 专横跋扈与节度使安禄山矛盾激化
唐朝由盛转衰
杜甫
马嵬坡之变
禁军以(杨国忠谋反)为由,逼宫,李隆基被迫赐死杨玉环(盛唐彻底终结)
朋党之争(个人恩怨,权利争夺)
牛党
科举出身
李党
世家子弟
削弱了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加速了政治腐败与统治危机
黄巢起义
土地兼并,赋税岢重,灾荒频发
唐末大规模农民起义
唐朝由衰转亡的导火索
五代十国
地方藩镇朱温,李克势力壮大—藩镇割据
907年朱温推翻唐朝统治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宋
北宋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
后周(五代最后一个政权)将领赵匡胤—抵御契丹行至陈乔
黄袍加身
兵不血刃的政权更替
杯酒释兵权
以和平方式夺取将领兵权
北宋建立后
赵匡胤,赵光义逐步消灭南方十国政权
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
王安石变法
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富国
青苗法
政府向农民发放低利息贷款
增加财政收入
避免农民被地主剥削
募役法
交钱可以免服役
方田均税
重新丈量土地
按照面积和肥沃程度交税
市易法
稳定市场抑制垄断
平价收购滞销商品
短缺时平价卖出
强兵
保甲法
战时编入军队
农事训练增强地方治安
保马法
鼓励百姓养马
政府给补贴或提供马
将兵法
把禁军划分给固定将领训练
避免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取士
改科举
选拔实用性人才
整顿太学
按成绩分成三等
最高等直接授予官职
打破贵族子弟对官场的垄断
未变法输送官员
消极影响
引发新党(支持变法)与旧党之争,为北宋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灭亡埋下隐患
经济
交子:最早的纸币VS南宋:会子(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赵匡胤设计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勾栏—专供演出
说书
唱曲
蹴鞠
捶丸
杂技
说木偶戏
重要制度
二府制
中书(行政宰相)
枢密院
北宋灭亡
宋辽
澶渊之盟(宋真宗)
宋金
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
北宋五大名窑
汝窑(五大名窑之首)—青瓷为主
官窑(官府直接营建)—
最早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的—定窑—唯一一个白瓷
河北保定
哥窑
钧窑
南宋建立
赵构称帝—定都浙江临安
抗金名将岳飞
VS文天祥抗元
出现早市,夜市
崖山海战(宋VS蒙古族)
南宋灭亡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
元
蒙古的兴起
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燕京—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1276年,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重要制度和机构
行省制度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
中央:中书省
腹里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
地方:行中书省
10个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疆域
全国佛教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地区
衣披天下
黄道婆
马可波罗来华
明
建立:朱元璋—定都南京
洪武大帝—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三省六部制
中央:废丞相,设六部
锦衣卫(朱元璋)
地方:三司分权
督指挥使司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明成祖朱棣迁都到北京
靖难之役
设立内阁
顾问机构(无实权)
明宣宗
票拟制度(在奏章上写自己的意见)
嘉靖皇帝
内阁变成最高决策机构
东厂
VS西厂
西厂—明宪宗设立
郑和下西洋
2025年是620周年纪念日
宣扬国威
七次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取士制度
八股取士
海防军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清初)
戚继光抗倭
经济农业
张居正
一条鞭法(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按田亩多少分类)
传入: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辣椒,菠萝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土木堡之变
清
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定都北京(顺治帝)
康熙
平定三藩
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建避暑山庄
尼布楚条约
清军大败俄军
雍正
承德—雍正命名
以前叫热河
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西南
改土归流
摊丁入亩
人口暴涨
乾隆
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乱
改西域为新疆
设伊犁将军—统管新疆地区
西藏—金瓶擘bo签
抽签决定转世灵童—活佛
为了削弱西藏对活佛转世控制权
制度:科举制1905废除
靖康之耻
金VS北宋,抓走了二帝
澶渊之盟
北宋VS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