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身体评估
这是一个关于身体评估的思维导图,介绍了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头部、胸部、皮肤和淋巴结等不同部位评估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医学工作者或学习者快速了解和掌握身体评估的关键知识点。
编辑于2025-10-08 19:50:46身体评估
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视诊
触诊
触诊方法
浅部触诊法
护士将一只手轻轻放在病人被检查部位,可触及深度为1-2cm。
深部触诊法
触及深度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注意事项
触诊前的准备工作
站位要准确
病人的准备
请病人在触诊前排空大小便,以免影响触诊,或将充盈的膀胱误认为腹腔肿块。
注意手卫生
护士要剪短指甲,触诊前后要洗手或进行卫生消毒。
叩诊
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法
直接叩诊法
叩诊音
实音
正常存在部位:心脏、肝脏。
临床意义:大量胸腔积液、肺实变。
浊音
正常存在部位:心脏、肝脏被肺覆盖的部位(心脏、肝脏交界处)。
临床意义:肺炎、肺不张、胸膜增厚。
清音
正常存在部位:正常的肺部。
过清音
临床意义:肺气肿
鼓音
正常存在部位:胃泡鼓音区,左下胸部。
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体位
准确选择叩诊部位
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
注意音响与振动的比较
叩击动作要灵活和轻巧
掌握叩诊要领
注意手卫生
听诊
听诊方法
直接听诊法
间接听诊法
注意事项
听诊前准备
正确使用听诊器
注意手卫生
嗅诊
汗液:酸性汗味见于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特殊的狐臭味见于腋臭等。
痰液:血腥味见于大量咳血;恶臭味可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或肺脓肿。
脓液:脓液一般无特殊臭味,如有恶臭则见于气性坏疽。
皮肤和淋巴结评估
皮肤
颜色
苍白:由贫血,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鉴于惊恐、寒冷、休克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发红
发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常见于口唇、耳郭、面颊部位,有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增多而异常血红蛋白血症所致。
黄染: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染,常由黄疸、胡萝卜素增高和某些药物影响等所致。
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
湿度
多汗:常见于风湿热,肺结核,布鲁氏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及脑炎后遗症等。
少汗及无汗: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尿毒症和脱水等。
盗汗:夜间睡后出汗,多见于结核病。
冷汗:手足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见于休克病人。
弹性
皮疹
斑疹
特点:局部皮肤发红,不隆起于皮肤表面。
临床意义:斑疹伤寒、丹毒、重症多形性红斑。
玫瑰疹
特点: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为2~3mm,多出现于胸部、腹部。
临床意义:伤寒或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丘疹
特点:除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外,并突出于皮肤表面。
临床意义:麻疹、药疹、湿疹等。
斑丘疹
特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直径1~2cm。
临床意义:风疹、药疹、猩红热等。
荨麻疹
特点: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苍白或粉红色,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常伴瘙痒。
临床意义:药物或异种蛋白过敏。
皮肤黏膜出血
瘀点,直径小于2mm。
紫癜,直径为2~5mm。
瘀斑,直径在5mm以上。
血肿,为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
蜘蛛痣与肝掌
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部,颈部,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背部等处。
慢性肝病病人手掌的大、小鱼际肌发红且压之褪色,称为肝掌,其发生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
水肿
概念:指皮下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的现象。
凹陷性水肿:指压局部组织后出现凹陷的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黏液性水肿及淋巴性水肿可见组织明显肿胀,但指压后局部组织无凹陷的现象。
皮下结节
瘢痕
指皮肤外伤或病变愈合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斑块。
毛发
淋巴结
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头颈淋巴结主要位于颈前区,颈后部和下颌下区。
上肢淋巴结位于肱骨内上髁及腋窝。
下肢淋巴结主要位于腹股沟和腘窝。
评估方法
浅部触诊法
一般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下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淋巴结。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量,硬度,有无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以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表现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急性炎症初期肿大的淋巴结柔软,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定程度即停止。
淋巴结结核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胃癌,食管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因此处是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菲尔绍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头部和颈部评估
头部
头发和头皮
头发评估
头皮评估
头颅
头颅大小和外形改变
小颅
特点:头围小于同性别,同年龄组平均头围的两个标准差。
临床意义:卤门过早闭合(正常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
尖颅(塔颅)
方颅
特点:头颅顶骨与额骨向外隆起而使头颅呈方形。
临床意义:小儿佝偻病,先天性梅毒。
巨颅
变形颅
头部异常运动
眼
眉毛
眼睑
结膜
眼球外形与运动
眼球突出
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施特尔瓦格征:瞬目减少。
冯·格雷弗征: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
默比乌斯征:辐辏反射减弱。
若弗鲁瓦征:上视时无额纹出现。
眼球内陷
眼球运动
巩膜
角膜
虹膜
瞳孔
正常瞳孔直径为3~4mm,瞳孔对光反射及辐辏反射等。
瞳孔的形状与大小: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常见于浅昏迷的病人;完全消失,见于深度昏迷的病人。
调节反射与辐辏反射
视力
耳
耳郭
中耳
乳突
听力
鼻
鼻外形
鼻翼扇动
鼻中隔
鼻出血
鼻腔黏膜
鼻旁窦
口腔
口唇
口腔黏膜
牙齿
牙龈
舌
咽部与扁桃体
扁桃体增大不超过腭咽弓者为1度
扁桃体增大超过腭咽弓者为2度
扁桃体增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3度
口腔气味
腮腺
颈部
颈部外形及分区
颈部外形
男性甲状软骨较突出,女性则平坦,转头时可见胸锁乳突肌突起,静坐时颈部血管不显露。
颈部分区
两大三角区域即颈前三角和颈后三角,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前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颈部姿势与运动
颈部血管
颈静脉
颈静脉充盈:健康人座位或立位时的颈外静脉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显露,其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病人在坐位立位时颈外静脉有显露或扩张,获取30度到50度的半卧位时,颈静脉显露超过正常水平。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狭窄性心包炎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当右心衰竭病人的肝脏发生淤血而增大时,护士用手压迫病人的右上腹部可出现颈静脉充盈或充盈加重,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颈静脉搏动
颈动脉
颈部血管听诊
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和环状软骨两侧,为15~25g,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
视诊:评估时请病人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而向上移动,以此可见与颈前其他肿块相鉴别。
甲状腺增大的病因和特点
不能看出甲状腺增大,但能触及者为一度增大
能看到增大又能触及,但甲状腺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二度增大
甲状腺增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三度增大
颈部肿块
气管
根据气管偏移的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增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胸壁和胸廓评估
胸壁和胸廓
胸壁
胸壁静脉
当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自上而下。
皮下气肿
胸壁压痛
胸廓
扁平胸
桶状胸
可见于老年人或矮胖体型者
佝偻病胸
佝偻病串珠
肋膈沟
漏斗胸
鸡胸
胸廓变形
一侧胸廓隆起多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一侧严重代偿性肺过度充气,一侧胸廓平躺或下陷,常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等。
胸廓局部隆起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
乳房
视诊
对称性
皮肤
发红
水肿
因肿瘤浸润导致肿瘤细胞机械性堵塞淋巴管,进而引起淋巴水肿,由于毛囊明显下陷,乳房局部皮肤可呈橘皮或猪皮样改变。
回缩
乳头
乳头出现血性分泌物最常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亦可见于乳腺癌等;浆液性分泌物,常见于慢性乳腺炎等。
触诊
评估时依次按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4个象限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