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音乐史导图
【中国音乐史掠影】从远古葛天氏之乐到近代新音乐运动,千年音律流淌华夏文明基因 远古夏商奏响《云门》《大韶》,西周礼乐奠定雅乐体系春秋战国"郑卫之音"突破传统,秦汉乐府采诗相和歌兴盛魏晋嵇康论"声无哀乐",隋唐燕乐谱闪耀敦煌宋元戏曲勃发,姜夔自度曲存《白石谱》,明清工尺谱传昆曲精髓近代学堂乐歌启蒙,聂耳《铁蹄歌女》燃抗战烽火,梅兰芳革新京剧传统与现代在此交响。
编辑于2025-10-18 16:53:15这是一篇关于西方音乐史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研音乐史答题方法,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古希腊的音乐思想,古罗马音乐的特征,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
【中国音乐史掠影】从远古葛天氏之乐到近代新音乐运动,千年音律流淌华夏文明基因 远古夏商奏响《云门》《大韶》,西周礼乐奠定雅乐体系春秋战国"郑卫之音"突破传统,秦汉乐府采诗相和歌兴盛魏晋嵇康论"声无哀乐",隋唐燕乐谱闪耀敦煌宋元戏曲勃发,姜夔自度曲存《白石谱》,明清工尺谱传昆曲精髓近代学堂乐歌启蒙,聂耳《铁蹄歌女》燃抗战烽火,梅兰芳革新京剧传统与现代在此交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西方音乐史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研音乐史答题方法,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古希腊的音乐思想,古罗马音乐的特征,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
【中国音乐史掠影】从远古葛天氏之乐到近代新音乐运动,千年音律流淌华夏文明基因 远古夏商奏响《云门》《大韶》,西周礼乐奠定雅乐体系春秋战国"郑卫之音"突破传统,秦汉乐府采诗相和歌兴盛魏晋嵇康论"声无哀乐",隋唐燕乐谱闪耀敦煌宋元戏曲勃发,姜夔自度曲存《白石谱》,明清工尺谱传昆曲精髓近代学堂乐歌启蒙,聂耳《铁蹄歌女》燃抗战烽火,梅兰芳革新京剧传统与现代在此交响。
远古、夏、商时期
音乐的起源
劳动起源说
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如劳动号子的产生
情感起源说
远古人用音乐表达情感
“乐”(yue)者“乐”(le)也
巫术起源说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原始人祈求精神支撑
语言抑扬说
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卢梭
人类兴奋时的抑扬语调即是歌曲
模拟自然说
音乐起源于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
如骨哨吹奏出鸟鸣声
《弹歌》
相传是黄帝时的歌曲
记载于《吴越春秋》
反映狩猎生活
葛天氏之乐
传说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
八阕:八首歌曲
反映图腾崇拜和生产生活的美好期盼
《蜡词》
伊耆氏每年十二月举行蜡辞仪式时所唱 的歌曲
反映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愿望
《云门》《咸池》《韶》《大夏》《大漫》
黄帝、尧、舜、夏、商时期的乐舞
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尧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舜时期崇拜鸟图腾的乐舞
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
商代歌颂商汤伐桀的著名乐舞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
骨笛
我国最古老的乐器
出土于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
埙
采用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
最早出土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
彩陶盆
发现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
内壁有三组舞者,反映乐舞历史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周代音乐特点
形成专业音乐文化
出现“采风”制度
器乐有较大发展
形成音乐教育制度
乐律学有成就
音乐哲学、美学有较高理论水平
春秋战国末期“礼崩乐坏”
雅乐
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使用的音乐
分大雅与小雅
具有修身养性和安定社会的教化作用
六代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
尧时代的《咸池》
舜时代的《韶》
夏代的《大夏》
商代的《大漫》
周代的《大武》
《大武》
西周初年创作的乐舞
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功绩
全曲共六段,艺术成就高
小舞、散乐、夷乐、房中乐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
散乐、夷乐:周代的民间乐舞
房中乐:后宫宴飨之中的音乐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类
反映周代社会的立体画卷
《楚辞》
战国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 品
《成相篇》
我国说唱音乐最早的萌芽
保存在《荀子》中
春官
周代礼乐制度中最高乐官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有较为完备体系 的音乐教育机构
“八音”分类法
根据乐器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类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
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 到的惊人成就
三分损益法
计算乐律的理论方法
最早记录在《管子·地员篇》
十二律
是三分损益法在计算出五声音阶后继续 推算出来的
得到八十四条不同长度的弦长
儒家音乐思想的特点
孔子:整理《诗经》,提倡音乐
孟子:提倡“君与民同乐”
荀子:音乐是人们真情的体现
《乐记》:系统论述儒家的礼乐思想
墨家音乐思想
墨子:反对音乐,主张“非乐”
认为音乐会加重人民的苦难
道家音乐思想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的观点
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 类
法家音乐思想
商鞅、韩非:反对儒家的礼乐思想
没有对音乐提出明确的法家主张
郑卫之音
周代黄河流域一带郑国、卫国等地民歌 的泛称
常被贬意以“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
反映民俗生活的场景,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秦、汉、魏晋南北朝
乐府
创建于秦,兴盛于汉
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李延年是汉武帝时期汉乐府的最高领导 人
鼓吹乐
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
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 器乐合奏形式
相和歌
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演唱形式
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
发展成为相和大曲
清商乐
东晋南北朝时期承袭了汉魏相和歌
吸收了南方民间音乐吴歌西曲而形成的 俗乐的总称
百戏
汉代民间各种杂耍技艺的总称
包括角抵、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 术形式
歌舞戏
受汉代百戏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兴起的 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表演、载歌 载舞,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乐律学
西汉京房六十律
西晋荀勖笛律
南朝三百六十律
何承天新律
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美学思想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思想
《广陵散》
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琴曲
题材内容为聂政刺韩王
《碣石调·幽兰》
相传由孔子作曲的一首琴曲
传自南朝梁时的丘明
文字谱
我国古代最早的古琴记谱法
使用文字来记录音色和音高
减字谱
唐代的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 的一种古琴记谱法
燕乐半字谱
唐代的记谱法,是工尺谱的早期形式
律吕谱
采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记谱法
隋唐时期的音乐家
万宝常:隋代时期著名的乐官
郑译:隋朝时期官僚音乐家
唐玄宗:著名的“音乐皇帝”
永新:唐代著名女歌唱家
念奴:唐代著名宫廷歌手
张红红:唐代著名歌唱家
贺怀智:唐代著名宫廷琵琶名手
段善本:唐代著名琵琶名家
李龟年:唐代著名宫廷乐师
李谟:唐代著名笛手
《梅花三弄》
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改编的一首琴曲
全曲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的静态 与动态
《离骚》
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 名长诗创作的一部抒情气息浓郁的大型 琴曲
宋元时期的音乐
瓦子、勾栏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活动中心
瓦子是宋元时期大城市的商业集中点和 娱乐场所
勾栏是瓦子中有许多用栏杆和巨幕围成 的固定场所
书会、社会
南宋时出现的民间艺人行会组织
书会是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 和脚本的行会组织
社会是由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 组成的行会组织
宋代的曲子
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 术形式
主要来源是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大曲 ,法曲的片段
创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乐填词 ,另一种是自创新曲
姜夔及其《白石道人歌曲》
南宋的音乐家,文学家
《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 谱作品
唱赚
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
由“曲子”进一步发展而来
是一种以鼓、拍板和笛为伴奏乐器而清 唱套曲的表演形式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的重要说唱艺术
诸宫调:宋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陶真:宋元时期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 唱艺术
货郎儿:宋元时期城乡间流动叫卖杂物 的小商贩谓之“货郎儿”
宋元时期的乐器
继承前代并继续发展的乐器
宋元时期新出现的乐器
《海青拿天鹅》
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 独奏套曲
描写海青捕捉天鹅时的激烈场面
《潇湘水云》
南宋浙派琴师郭沔所创作的琴曲
传谱最早见于1425年明代朱权所编印的 《神奇秘谱》之中
宋代器乐合奏
民间器乐合奏
宫廷器乐合奏
宋元时期的戏曲音乐
宋杂剧:宋代流行于北方的一种音乐戏 剧艺术
金代杂剧:也称“院本”
元杂剧:元代达到了高度成熟
南戏:宋元时期在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 的一种戏曲
元代散曲
继承了宋代的曲子,在金元又兴起的一 种新的艺术形式
蔡元定十八律
南宋乐律学家蔡元定所创的18律理论
工尺谱
明清重要的、广泛使用的、发展成熟的 一种记谱形式
明清时期的重要曲谱
《神奇秘谱》:由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 编撰
《高和江东》:明代琵琶谱抄本
《琵琶谱》:又称《华秋苹琵琶谱》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成书于清乾隆 年间
《纳书极曲谱》: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刊行于 清光绪二十一年
《弦索备考》:清代蒙族文人容斋所编
《魏氏乐谱》:明代传入日本的乐谱曲集
古琴流派
浙操徐门:明代影响最大的古琴流派之 一
虞山派: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古琴流 派
广陵派:清初兴起于扬州的一个琴乐流 派
《谿山琴况》:明末清初著名琴家、虞山 派的代表人物徐青山所著
古琴作品
《平沙落雁》:曲谱最早见于《古音正宗 》
《渔樵问答》:通过对渔翁和樵夫对话场 景的描写
《良宵引》:全曲短小精致,共分三段
琵琶作品
《十面埋伏》:乐谱最早见于清代出版的 《华秋苹琵琶谱》
《霸王卸甲》:乐谱见于《华秋苹琵琶谱 》
《月儿高》:是一首琵琶文套大曲
三弦
元代名为三弦
明初,三弦成为小曲、传奇等艺术形式 的重要伴奏乐器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新音乐
晚清-新音乐的传入
基督教堂的宗教音乐
教会学校音乐课
清军军乐队
学堂乐歌
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
萧友梅、赵元任的声乐器乐创作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
刘天华十大二胡曲
王光祈音乐学奠基人
国立音乐院的建立
30、40年代-抗日歌咏和音乐创作
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为代表的抗日救 亡歌咏
黄自、青主为代表的艺术歌曲创作
马思聪为代表的小提琴创作
钢琴音乐《牧童短笛》
中国歌剧的探索发展《白毛女》
近代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音乐流入城市
各种民间演出团体以及固定的职业表演 场所增多
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乐的新发 展
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市民的需要 改革艺术
吸收新文化成分
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为了经济 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有时亦受到庸俗 化、过度商业化和低级趣味的影响
梅兰芳
近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
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
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梅兰芳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
梅兰芳还曾赴美国、苏联演出,获得了 成功
抗日战争八年中,梅兰芳蓄须辍演,表 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程砚秋
我国当代著名京剧艺术家
编演《窦娥冤》等具有民主革命精神的 剧目
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主要改变过去京剧 唱腔过分强调“以字就腔”的作法
广泛地向其他戏曲、说唱艺术甚至西洋 音乐学习
创造了既婉转曲折又慷慨刚劲的“程派 ”唱腔
还曾赴欧洲考察各国戏剧,对中外文化 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周信芳
我国当代著名京剧艺术家,艺名“麒麟 童”
曾编演《宋教仁》等反帝反封建的时装 新戏和新历史剧
后编演《四进士》等具有民主精神的传 统剧目
发扬“海派京剧”锐意改革的精神,不 守成规
他的表演富于激情,兼采各派之长,形 成了直爽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世称“麒派”
富连成班
“富连成班”是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班
成立于1904年,原称“喜连成班”,194 4年停办
曾先后招收、培养了“喜”、“连”、 “富”、“盛”、“世”、“元”、“ 韵”七科共600多名京剧演员
昆曲传习所
昆曲传习所是于1920年在苏州成立的一 个昆曲传习的组织
由穆藕初、汪鼎丞、张紫东创办
培养出许多著名的昆曲艺人
评剧
评剧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 “蹦蹦”合流而成
1935年定名为“评剧”
评剧有着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 息浓郁的特色
并采用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和与京剧大 致相同的打击乐器
农民剧作家成兆才为评剧写了近百个剧 目
其中《杨三姐告状》在北方轰动一时, 成为评剧的重要代表剧目
越剧
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嵊县一带,故 名
它最初是男演员组成的“的笃班”
1916年入上海演出,1921年改称“绍兴 文戏”
1936年后,女班盛行于浙江、上海时称 “女子文戏”
约在此时,开始用“越剧”之名
近代说唱音乐
京韵大鼓:也称之为京音大鼓
弹词(苏州弹词):明清时期流行于南方的 说唱曲种
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 ”、“三弦书”等合流而成
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 曲种
近代民族器乐
江南丝竹: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类的重 要乐种
广东音乐:是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令 人瞩目的乐种
华彦钧:江苏无锡人,道士之子
福建南音(弦管):又称南曲、南乐,流行 于厦门、台湾、东南亚一带的民间器乐 合奏
近代新音乐
西洋音乐传入/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基督教宗教音乐的传入与传播
新式军乐队的建立
新式军歌的发展
新制学堂唱歌课的开设-学堂乐歌
赫德乐队
清末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期间在官 邸内办起的小型管乐队
将来自西方的乐队编制和乐器带入了中 国
主要用于官场的礼仪,曾名噪一时
学堂乐歌
近代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来的歌 唱文化
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
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形式:这些歌曲的形式,基本上是以西 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 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
意义:在乐歌活动的影响下,培养出中 国最早一批音乐教育人才,向大众尤其 是学生开始较为系统的输入西方音乐知 识
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
第一,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
第二,2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30年代以后的全面提高阶段
第四,40年代以民族解放斗争为中心的 发展阶段
沈心工
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音乐教育家
在日本留学时即开始编写乐歌
回国后率先将乐歌列入学校课程
所编《学校唱歌集》针对中小学生及学 前儿童的特点
代表作品有《体操-兵操》、《竹马》、《黄 河》
李叔同
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音乐教育家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乐歌创作、音乐教育 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
最早选用合唱歌曲填配乐歌
自作曲的《春游》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三 部合唱曲
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等优秀艺术人才
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 音乐小杂志》
曾志态
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音乐教育家
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
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
致力于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
20年代新音乐
社会音乐教育(音乐机构社团)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北京国乐改进社
中华美育会
上海大同演唱会
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
上海贫儿院
专业音乐教育的情况(学校教育)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
北京大学管弦乐队
国立音乐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20年代音乐家
萧友梅对近代音乐教育作出的贡献
音乐教育
音乐创作
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
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
赵元任艺术创作的特征
音乐创作
艺术特色与成就
《海韵》
《新诗歌集》
黎锦晖的成就与贡献
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表演曲
通俗歌曲的创作
刘天华的国乐改进及其二胡音乐
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
对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发展
《光明行》
王光祈
丰子恺
青主
《大江东去》
《我住长江头》
黄自
贺绿汀
《嘉陵江上》
《牧童短笛》及其艺术成就
齐尔品
刘雪庵
陈田鹤
江定仙
左翼音乐运动
20世纪30年代,以聂耳、任光、张曙、 吕骥和麦新等为骨干的一批革命音乐家
开展了以下活动
学习苏联的文艺、音乐理论
展开革命群众歌曲的创作、研习
参与进步电影和戏剧的配乐
左翼音乐的传播,给当时泛滥的低级庸 俗的歌舞音乐以有力的抵制
初步形成了我国第一支无产阶级革命音 乐队伍
对中国新音乐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聂耳(简述群众歌曲的创作特征)
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左翼音 乐运动的杰出代表
是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
聂耳的创作中心为抗日救亡以及民族解 放
鲜明的体现出了时代精神
他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 情歌曲
大多是为当时进步电影和戏剧写作的主 题歌与插曲
群众歌曲:《码头工人》《义勇军进行曲》
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
还有儿童歌曲《卖报歌》反映出新时代 儿童的面貌
主要创作特征
准确地塑造了我国被压迫的劳动群众的 音乐形象
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
其作品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以及内在 的紧张性与统一性
此外他还创作有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 狂舞》《翠湖春晓》、新歌剧《扬子江暴 风雨》
总之,聂耳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日救国 与民族解放
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做出了 突出贡献
是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
《铁蹄下的歌女》
是我国近代作曲家聂耳所创作的抒情歌 曲
是30年代独唱歌曲的佳作
这部作品采用了新的三段式音乐结构
歌曲的三个乐段虽然都是用四个乐句组 成但是都有不同的处理
多角度的解释了苦难时代个女的哀嚎
张曙
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左翼 音乐运动的主要骨干
曾负责抗日宣传活动,为抗日歌曲的传 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有歌曲200余首,包括群众歌曲、抒情 歌曲以及为
ima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