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思维导图,包含概念与意义、保障人权原则、使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的思维导图。每一原则都是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标准。它所涵盖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比一个原则丰富得多。
《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共同犯罪的思维导图,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情景和现象,构成共同犯罪这个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概念与意义
概念
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准则。
基本精神:坚持法治,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
内容
确立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保障人权原则
综合刑法理论与实践
罪责自负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基本原则
意义
地位
准则、集中体现、指导意义
影响
保护公民、法律公正、刑罚效果最佳
含义:尊重和保障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刑法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 既包括对犯罪人人权的依法保障,更应当包括对被害人及广大守法公民人权的依法保障
具体体现
子主题
含义:对任何人犯罪,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罗翔老师)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定罪量刑行刑上一律平等
含义
基本含义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具体分析
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法定
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法规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判例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双重意义
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保障人权
本质: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地保障国民自由和人权
思想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
立法体现
犯罪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取消了类推制度
从旧兼从轻原则
分则罪名的规定已相当详备
在具体犯罪的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方面,增强了可操作性
司法适用
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
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派生原则
排斥习惯法
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禁止有罪类推
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其他原则
谁犯罪谁负责
明确规定共同犯罪的条件和刑事责任
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
各种犯罪的主体范围
明确规定了各种刑罚的适用对象
证据
共同犯罪案件的适用
单位犯罪案件中的适用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不可抗力事件与意外事件,不可客观归罪
精神病人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规定了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不惩罚思想犯(排除了犯意表示行为的罪犯性)
刑法分则规定了犯罪构成的主客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