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概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二章第一节心理学概述笔记,包括心理学之父冯特的介绍、心理学现象、情绪情感、认知过程四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之父——“冯特”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情绪情感
感觉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
引起 刺激范围
感受性
感觉能力 灵敏程度
反比
基本规律
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视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器官
同时对比
同时刺激 ——明暗相邻
继时对比
先后刺激——吃完药再吃糖
感觉后效
刺激停止后感觉还在——长时间看灯 闭眼黑暗中还有光亮
相互补偿
盲人一般具有好的听觉和触觉
联觉
一个刺激能引起不同的感觉——暖色让人感觉温暖,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嗓音
知觉
物体知觉
空间
视崖实验
时间
延续性和顺序性
根据昼夜 四季 心理生理活动周期估计时间
运动
位移而产生知觉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偏差
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近因效应
多年不见,印象停留在临别时的情景
刻板印象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好百好/爱屋及乌
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错觉
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就无法通过主观努力去克服错觉
有积极效果也有消极效果
特征
选择性
恒常性
整体性
理解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注意
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伴随其他心理过程而产生
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分类
有意注意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活动的合理组织
已有经验
个人的意志品质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对象特点2.个人的已有经验3.个人的状态(稳定性)4.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配)5.兴趣6.自我控制能力(转移)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稳定注意下感受的增强或减弱)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人物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记忆
思维
想象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复述是短时记忆的有效方法)、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记忆的过程
识记
保持
再现
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很快,遗忘的 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识记任务的长久性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识记的方法
识记因素
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遗忘的原因
根据遗忘规律如何安排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
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充分利用无意记忆的规律组织教学
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根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方式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掌握复习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