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思维导图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下图介绍了肾的知识内容,包含结构、功能、肾间质、血液循环、宏观形态等。
编辑于2021-09-05 18:44:13肾
结构
肾单位
结构
肾小体
位置
皮质迷路、肾柱内
形态
球形
直径约200μm
两极
血管极
微动脉进出
尿极
连近曲小管
结构
血管球/肾小球
肾小囊中一团盘曲的、独特的动脉性毛细血管网
走行
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进入肾小囊内,分成4~5支
每支再分出袢状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继而汇合,于近血管极处形成一条出球微动脉,离开肾小囊
形态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故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
毛细血管
有孔型,孔径50~100nm,多无隔膜,利于血液中物质滤出
毛细血管内皮游离面的细胞衣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
内皮基底面除与血管系膜相接触到部位外,均有基膜
血管系膜/球内系膜
位置
连接于毛细血管网之间
组成
球内系膜细胞
形态
细胞
突起伸至内皮和基膜之间,突起内有微管、微丝、中间丝
核
染色深
胞质
发达RER、Golgi、溶酶体、吞噬体
微管、微丝、中间丝
功能
特化平滑肌细胞,合成基膜、系膜基质成分,吞噬、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
维持基膜通透性,参与基膜的更新、修复
少量巨噬细胞
系膜基质
位置
填充在细胞之间
功能
血管球内起支持、通透作用
病理
有些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血管系膜区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影响滤过作用
基膜
较厚,成人约330nm
分层
内层
薄而稀疏
中层
厚而致密
外层
薄而稀疏
组成
主要:IV型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蛋白多糖(糖胺多糖以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为主)
IV型胶原蛋白
形成网状结构,连接其他糖蛋白,共同形成4~8nm的分子筛,在血液物质过滤中起关键作用
肾小囊
胚胎时期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
表层
外层/壁层
单层扁平上皮
在肾小体尿极处与近曲小管上皮相连续 在血管极处反折为肾小囊内层/脏层
两层上皮之间的狭窄腔隙为肾小囊腔,通近曲小管
内层/脏层
足细胞
不易与内皮细胞、球内系膜细胞相区分
核染色深浅:球内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
形态
扫描电镜下,可见从细胞体发出几支粗大的初级突起,继而再分支出许多指状次级突起 次级突起互相嵌合,呈栅栏状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表面由一层带负电的唾液酸糖蛋白覆盖 次级突起间有宽约25nm的间隙,称为裂孔,孔上覆盖一层4~6nm的薄膜,即裂孔膜 次级突起末端内含较多微丝,微丝收缩可使突起移动而改变裂孔的宽度,调节血管球的滤过率
功能
参与基膜形成和更新,维持血管球的形状
滤过屏障/滤过膜
定义
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
通过物质
一般,MW<70kDa,直径<4nm可通过,以带正电荷物质更易通过(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水等)
形成物质
原尿,滤入肾小囊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其余成分同血浆
成人一昼夜形成约180L
病理
若滤过膜受损,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细胞可通过滤过膜,出现蛋白尿/血尿 系膜细胞清除基膜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内皮细胞、足细胞重建基膜后,滤过功能恢复
肾小管
一般结构、功能
单层上皮
上皮外为基膜、少量结缔
重吸收原尿成分、排泄
分部
近端小管
形态
管腔不规则
最长最粗,约占总长一半
分部
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
位置
皮质迷路、肾柱内
肾小体附近盘曲走行
上皮
细胞
立方形或锥形
核
圆,近基底部
胞质
嗜酸性
游离面
有刷状缘
微绒毛整齐排列
特殊结构
1.游离面刷状缘——微绒毛 2.胞膜内有碱性磷酸酶和ATP酶 3.微绒毛基部间细胞膜凹陷,形成顶小管、顶小泡
1.扩大表面积 2.有助于重吸收 3.吞饮原尿中小分子蛋白质,顶小泡与溶酶体结合后,吞饮物被降解
1.基底面——内褶 2.基部质膜,丰富钠泵(Na+、K+-ATP酶)
1.内含许多纵向杆状线粒体 2.将Na+泵出
扩大表面积
侧面——侧突 相邻细胞侧突相互嵌合
故光镜下分界不清
近端小管直部/近直小管
与曲部结构基本相似
上皮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内褶不如曲部发达
功能
重吸收原尿成分的主要场所
原尿中几乎所有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水、离子、尿素在这里被重吸收 上皮细胞间虽有紧密连接,但未完全封闭,水、离子通透阻力较低
分泌H+、NH3、肌酐、马尿酸
转运、排出酚红、青霉素等药物
临床
常用马尿酸、酚红检测近端小管功能
细段
上皮细胞形态
细胞
单层扁平
核
椭圆形
胞质
含核部分突向管腔
着色浅
游离面
无刷状缘
功能
上皮薄,利于水、离子通过
远端小管
形态
管腔较大,规则
上皮
细胞
立方形
核
较近端小管小,位于近管腔或中央
胞质
比近端小管浅
游离面
无刷状缘
分部
远端小管直部/远直小管
上皮细胞游离面
少量短而小的微绒毛
上皮细胞基底部
质膜内褶发达,长的可达顶部,钠泵丰富
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
位置
皮质迷路、肾柱内
上皮
超微结构类似直部,内褶不如其发达
功能
离子交换重要部位,维持酸碱平衡
吸收
水、Na+
排出
K+、H+、NH3等
激素调节
醛固酮
促进吸Na+排K+
抗利尿激素
促进对水重吸收,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髓袢
近直小管
细段
远直小管
髓放线、肾锥体内
分类
浅表肾单位
位置
皮质浅层、中层
占比
85%
形态
体积较小
髓袢较短
功能
尿液形成
髓旁肾单位
位置
皮质深部
占比
15%
形态
体积较大
髓袢较长
功能
尿液浓缩
泌尿小管
肾小管
集合管
弓形集合管
形态
很短
位置
位于皮质迷路内
走行
一端连接远曲小管,另一端呈弧形弯入髓放线,与直集合管相通
直集合管
位置
髓放线
走行
髓放线中行,沿途有许多弓形集合管汇入 管径由细变粗
上皮结构
超微结构远比远端小管简单
细胞
单层立方增高为单层柱状
核
圆,居中或靠近底部
胞质
染色浅于远端小管,甚至清亮
胞器少
特殊结构
少量短微绒毛 少量侧突、内褶
功能
进一步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对尿液浓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激素调节
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
受心房钠尿肽作用,减少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多
乳头管
位置
肾乳头
球旁复合体/ 肾小球旁器
位置
肾小体血管极
形态
大致呈三角形 致密斑为底,入/出球微动脉分别构成两条侧边,球外系膜细胞位于中心
组成
球旁细胞
形成
入球微动脉行至肾小体血管极处,平滑肌细胞分化为上皮样细胞形成
上皮细胞形态
细胞
体积大,立方形
核
大而圆
胞质
弱嗜碱性
肌丝少,RER、Golgi发达,较多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肾素
一种蛋白水解酶
功能
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变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在肺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面的转换酶作用下变为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
功能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 血管紧张素II作用更强
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吸收Na+和水,导致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调节血压
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内弹性膜、基膜相隔,分泌物易于释放入血
致密斑
形成
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形班
上皮细胞
形态
细胞
柱状,排列紧密
核
椭圆形,近顶部
胞质
色浅
特殊结构
基膜不完整
基部
细小分支突起,与邻近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连接
功能
离子感受器,敏锐地感受远端小管Na+浓度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分泌水平,调节远端小管、集合管对Na+的吸收
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
毗邻
与球内系膜相连续
与球旁细胞、球内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
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与球内系膜细胞相似
功能
在球旁复合体功能活动中,起信息传递作用
肾间质
结缔组织
分布
皮质很少
越接近肾乳头越多
间质细胞
分布
髓质中的成纤维细胞
形态
细胞
不规则/星形
长轴与肾小管、集合管垂直
胞质
胞器多,脂滴多
功能
可合成间质内的纤维、基质
产生前列腺素
舒张血管,促进周围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加快重吸收水分的转运,从而促进尿液浓缩
产生红细胞生成素
肾病晚期常常伴有贫血
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生成
血管
神经
血液循环
走行
肾动脉经肾门入肾,分支为数支叶间动脉
叶间动脉在肾柱内上升至皮质、髓质交界,横向分支为弓形动脉
弓形动脉发出若干小叶间动脉,伸入皮质迷路
小叶间动脉末端抵达被膜下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网依次汇合,形成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与相应动脉伴行,最后形成肾静脉出肾
特殊
髓旁肾单位的出球微动脉不仅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而且发出若干直小动脉直行进入髓质,而后在髓质不同深度,折返上升为直小静脉,与直小动脉构成U形血管袢,与髓袢伴行
特点
血流量大,流速快,约占心输出量1/4
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短而粗
肾内血管走行较直,血液能很快抵达血管球
90%的血液供应皮质,进入肾小体后被滤过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内压较高,有利于滤过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分支形成血管球
出球微动脉分布在肾小管周围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
血液流经血管球时大量水分被滤出,因此球后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很高,有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的物质入血
髓质内的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有利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尿液浓缩
功能
人体主要排泄器官
形成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水盐平衡
离子平衡
分泌功能
肾素
前列腺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宏观形态
豆形,外侧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
表面
致密结缔的被膜
实质
皮质
肾柱
皮质迷路
髓质
肾锥体
一个肾锥体和相连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
肾乳头
髓放线
基本组成
肾单位
尿液形成及肾结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汇入集合管
合称泌尿小管
都是单层上皮性管道
直行部分位于髓放线和肾锥体内 弯曲部分位于肾柱、皮质迷路内
集合管
肾间质
少量结缔组织
血管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