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第一节
详细归纳总结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本导图精选教育的概念、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几大方向概述,以思维导图方式便于呈现和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教育的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
特点: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
社会教育
特点:开放性、多样性、群众性、补偿性、融合性
学校教育
特点:专门性(职能)、严密性(组织)、全面性(作用)、系统性(内容)、有效性(手段)、稳定性(形式)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
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的时代性
教育的发展受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的阶级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归根接底还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具有生产性
教育具有民族性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
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
社会流动功能
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在不同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和调动。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积极)
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人口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负向功能(消极)
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
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生物起源论
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
法 利托尔诺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
心理起源论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美 孟禄
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苏联 米丁斯基、凯洛夫
交往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叶澜
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古代社会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
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夏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
西周
“礼乐”、“六艺”
春秋战国
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
古代印度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手中
主要教育内容:《吠陀》
教师:僧侣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
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教育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强悍的军人和武士
中世纪欧洲国家
“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
骑士教育
“骑士七技”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宗教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