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业理念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职业理念的思维导图,讲述了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分析题作答等知识点。
编辑于2021-09-12 22:45:23职业理念
1. 素质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包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一、 素质教育的提出: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窖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二、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 素质教育的外延
1.素质教育是终身性的
2.各级各类教育,家、校、社各方面配合
3.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征
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基本任务: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的三大任务,另外加一个创新素质为第四大任务
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了灵魂
六、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相对应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七、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
2.推进新课程改革
3.在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践行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学观的转变)
记忆口诀:学习过人
1)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方面)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环境)
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九、 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
2.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时间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1.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 我国的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单选
二、 核心:对学生有完整的认识
2.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单选
3.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口诀:两独一发
一、 学生是发展的人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容错
二、 学生是独特的人
例子:闻斯行诸
1.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 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别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三、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动学习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3. 教师观
教师观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
1. 教师职业
1. 教师职业的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需教师资格证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 教师职业的责任:对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负责
3. 教师职业的价值
1.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2.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转变
口诀:六者一社区/见盐放醋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 教师行为的转变
口诀:赞助盒饭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 教师劳动的特征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多)
1.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3. 教学任务的综合性
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变)
1. 因材施教
2.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
3. 教育机智(临场应变)
3.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 主体性:老师要做到。。。
2. 示范性:让学生学。。。
4.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1. 时间的延续性(时间长)
2.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地点多)
5.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成果)
1.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 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教师劳动的价值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的
6.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 劳动方式个体性:教学活动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完成的
2. 劳动成果群体性: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4. 教师的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能力
5. 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 建立专业理想(专业精神
2. 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
1. 通识性知识(综合素质)
2. 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
3. 条件性知识(教育知识)
4. 实践性知识(面试)
3. 提高专业能力
1.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 师范教育(职前教育)
2. 新教师入职知道(入职培训)
3. 在职培训(在职教育)
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5. 同伴互助
6. 自我教育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听课)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5.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1. 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
2. 自主发展的意识
6.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1. 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褔勒和布朗)
1. 关注生存阶段(人际关系)
2. 关注情境阶段(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阶段(学生个别差异
2. 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柏利纳)
1. 新手教师阶段
2. 熟练新手教师阶段
3. 胜任型教师阶段业务精干型教师阶段
4. 专家型教师阶段
4. 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作答
1. 审题,锁定考点(一定要先看题目,后看材料)
2. 分析、判断
1. 梳理主要行为,标记关键句
2. 分析每一条行为所对应的职业理念
3. 作答
1. 总:直接点出教师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的职业理念。如果材料中既有正确行为表现,又有错误行为表现是,要明确指出,辩证的看待(提出大理论)
2. 分:逐条例举教师是否践行还是违背了教师职业理念中的哪些内容(分论点),并结合材料分析教师所对应的行为表现(分析材料)
3. 总:对教师的行为作出总结(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