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工程管理学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马工程管理学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管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方法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17 20:15:05绪论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
个体活动管理:①资源管理;②时间管理
群体活动管理:①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②人的努力的整合。
(二)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
工厂制度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因为他是现代微观活动的普遍形式,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三)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管理活动的过程特点决定的。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研究和选择资源利用活动的正确方向和内容。——决策(目标,战略,战术,作业方案)
活动分解、岗位 (职位)、部门(机构设计)、规定权力结构(结构设计)、人员配备——组织
激发和引导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领导
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控制,控制保证了决策选择的活动能按预定的规则有秩序的进行。秩序是获得效率的前提。
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变革组织、完善领导、改进规则,需要不断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创新
通过控制,管理成为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创新,管理过程表现为这个过程的循环上升。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道家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辨道顺道”,是指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设计和完善社会或组织运行的规则。“无为”不是消极放任,而是让客观规律自行发挥作用,让每个人都自觉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选择符合社会和组织需要的恰当行为,让组织活动在客观规律的约束与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2.重人求和思想
儒家思想一贯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要求重视人的需要,讲求用人之道,实现人的和谐。
3.预谋慎战思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活动的组织展开都要实现谋划。
4.依法治理思想
一法,明法,常法。
一法: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
明法:公开性
常法:相对稳定性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的大量涌现是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
罗伯特·欧文(英国) 人事管理之父 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也是杰出的管理学先驱。欧文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
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一锅财富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①是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②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
劳动分工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②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③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 计算机之父 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他在1832年出版的《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补充:周三多 边际熟练原则 利润分享:①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②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③为增进生产率提出的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思想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工厂制度为管理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便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萌芽的。20世纪40年代以后诸多学者关于管理特质的多方位研究则催生了管理的理论丛林。
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对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化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为了纪念他对管理理论萌芽的贡献,泰勒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法国)《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致力于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宣传,构建了管理研究的基本构架。目前出版的几乎所有管理学教材都延续了他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确立的过程思路。(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韦伯(德国)《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分析了官僚组织(科层组织)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特点,提出并论证了官僚组织是理想的组织形态的观点。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梅奥 霍桑试验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的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把管理的注意力从生产现场的机器操作转向生产过程的人性方面,从对人的经济需要的注意转向对人的社会性需要的关心。提出了“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以及“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程度的能力”等观点,开启了管理研究中的“行为科学”之旅。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基本内容(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20C60s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会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①环境已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变量。②许多研究人员就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经营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③不同学者分别从系统、决策、经验、权变等角度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而逐渐成熟。
管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1.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2.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3.学习管理学,归根结底,是要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是要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
(二)学习管理学的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思想
1.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理论指导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管理学的思考。
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管理实践的关系。
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的一般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
③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作为管理对象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关系。
2.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科学思维
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要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学习和管理管理学,要有战略的思维。
学习和管理管理学,要有历史的思维。
学习和管理管理学,要有辩证的思维。
学习和管理管理学,要有创新的思维。
学习和管理管理学,要有底线的思维。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工具。
②用所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工作和生活中的管理问题。
③描述人的活动的文字材料,只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分析,就有可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关于管理的启示。
④了解和掌握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关注、探讨、分析甚至指导、提升我们的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