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实践活动
这是一篇关于地理实践活动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地理实践活动概述、地理实践活动类型、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个关于教育综合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的思维导图。本图适用于需要备考教师资格证的同学学习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地理实践活动
一、 地理实践活动的概述
1. 地理实践活动的含义和功能
1||| 含义
“课堂教学活动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是课堂必要的扩展和延伸
丰富的实践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2||| 功能
拓展知识领域,培养技能
地理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领域
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究力
学生有机会亲身观察周围的环境,培养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要学会操作地理仪器,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中的许多问题不能在课本上找到,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去阅读、思考、探究,培养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锻炼非智力因素,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践活动对于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活动原则
1||| 定位
是活动教学原理与活动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反映了地理活动教学规律,是实现活动教学目的的有效指导
2||| 原则
a. 发展性~
全面发展个体能力素质
培养、完善地理核心素养
b. 整体性~
加强活动中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转换
c. 地方性~
设计灵活,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d. 主体性原则
主要应该考虑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
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认识事物现象,主动探究事物原理和规律,不断改进已有认知不断成长
二、 地理实践活动类型
1. 地理观测类
含义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室外的地理要素和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或地理实践活动
内容
天象观测
日食、月食、流星雨
气象观测
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降水
经纬度观测
当地的经纬度
河流水文
污染状况、流速、水位
交通观测
道口流量、拥堵的空间、时间分布
步骤?
注意
教师
观测前,做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观测内容、地点、器材、资料、方法、步骤、预期效果等
学生
观测前,应从教师处了解到观测的内容、时间、方法等,初步学会观测所需仪器和阅读必要资料
作用
观测时,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参与其中,使学生深入了解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发展地理智能,培养科研能力
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献身科学的精神
2. 野外考察类
地形观察
主要包括形态、组成物质观察,通过观察它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地形成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河流及海岸观察
河流观察包括水文水系特征观察、水质和水生生物观察
海岸观察包括海岸线类型、海岸变化、波浪、潮汐、海洋利用观察
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
母质、土壤类型、质地、酸碱度观察
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环境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了解人们利用、改造、保护自然的概况
3. 地理调查研究类
土地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社区人口状况、工农业生产条件与布局、市政建设、市场经济、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承载力与潜力调查等
步骤
调查选题、拟定调查提纲、开展调查、整理材料、写调查报告
4. 道具制作类
5. 宣传展览类
6. 地理写作活动
7. 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了解
三、 地理研究性学习
1. 含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式,提问地理问题、获取~信息、应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的现象与成因、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2. 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师
1||| 促使教师学会科研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过程中,自己也掌握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自由分组、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与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
这种“合作关系”促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促使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3||| 促进地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接触到了地理科学前沿知识,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精神有了感受,会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革新。
3. 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学生
1||| 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地理科学研究的体验
地理研究性活动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地理科学研究活动,将综合知识运用到研究性活动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探索创新欲望
2||| 提高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掌握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采集、传送、分类、归纳、处理信息的方法
4||| 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机沟通合作的空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他人思想、成果的科学道德
6||| 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生对真实地理问题的研究探索,加深了对地理学与人类生存、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 要求
1||| 强调全体性
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2||| 突出自主性
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
3||| 体现引导性
教师成为指导者
4||| 坚持开放性
内容、资源、环境应全面开放
2. 实施类型
1||| 地理实验型
2||| 地理观测型
3||| 野外考察型
4||| 社会调查型
5||| 项目设计型
6||| 理论研讨型
3. 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
个人独立研究
全班集体研究
4. 实施程序
实施准备——选择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展示交流
选择研究课题的几个途径
地理教材中引申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
从乡土地理中挖掘
从中国和世界热点问题中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