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部疾病病人护理
这是一篇关于胸部疾病病人护理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胸部疾病病人护理的基本常识,有助于学习掌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概述
概念
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第4-7肋骨长而薄,最易折断)
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持而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病因
外来暴力
病理因素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症状:肿,痛,深呼吸咳嗽时加剧,胸痛使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导致肺部感染。
体征:可触及骨折断端,产生骨摩擦音,多根多处骨折时伤处可见胸壁反常呼吸运动。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
胸部X线(断端错位)
心理-社会状况
主要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急性疼痛
潜在并发症:胸部感染
处理原则
闭合性肋骨骨折
固定胸廓
包扎固定发
内固定法
镇痛
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感染
开放性肋骨骨折
+彻底清创伤口,胸膜穿破需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措施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保持呼吸道通畅
能有效排痰者
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
协助病人有效咳嗽
祛痰药物超声雾化吸入
不能有效排痰者
吸痰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辅助呼吸
吸氧
体位
半卧位
胸带固定胸廓的病人注意调节胸带的松紧。
减轻疼痛
妥善固定胸廓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病情观察
防治感染
检测体温变化(超过38.5抽血培养)
及时更换创面敷料
开放性创伤肌注破伤风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气胸和血胸病人的护理
气胸:胸膜腔内积气
闭合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纵隔扑动:随着呼吸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的变化,纵隔位置出现左右摆动,表现为吸气时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纵隔又移向患侧。(纵隔内含心脏及大血管、气管、胸腺、迷走神经、淋巴结、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张力性气胸(最严重)
气体只能进不能出,患侧肺严重萎陷,纵隔显著向健侧移动,健侧肺受压导致严重的呼吸循坏障碍。
血胸:胸膜腔内积血
进行性血胸
凝固性血胸
迟发性血胸
感染性血胸
血气胸:血胸和气胸同时存在
症状
气胸
胸膜腔少量积气
肺萎陷30% 以下(轻度)
肺萎陷30%-50%(中度)
肺萎陷50%以上(重度)
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张力性气胸
严重呼吸困难,发绀,烦躁,意识障碍,大汗淋漓,昏迷,休克。
血胸
中大量,急性失血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
体征
患侧胸部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听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颈静脉怒张,呼气时可闻气体进入胸腔,伤口发出吸吮样声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患侧胸部饱满,颈静脉怒张,常触及皮下血肿,气管向健侧明显移位,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伤侧胸部叩诊呈浊音,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下降)
胸部X线(最常用)
B超检查(可明确胸腔积液的位置和量)
胸腔穿刺(明确有无气胸血胸的存在,抽出气体或液体降低胸膜腔内压力)
闭合性气胸(中量或大量气胸可行胸腔穿刺,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开放性气胸(立即封闭伤口,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是可迅速致死的危急症,立即行胸膜腔排气减压,位于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胸腔引流管内持续不断溢出大量气体,需行开胸探查术)
非进行性血胸
进行性血胸(及时补充血容量,立即开胸探查)
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
引流胸膜腔内积气,血液,渗液
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保持纵隔正常位置
促进肺复张,防止感染
适应症
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脓胸
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
需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
剖胸手术
置管位置
气胸引流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
积液引流选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六或第七肋间隙
脓胸通常选择脓液积聚的最低位置
术前护理
现场急救
开放性气胸(紧急封闭胸壁伤口)
张力性气胸(胸膜腔穿刺排气,胸腔闭式引流)
胸部有较大异物者(不宜立即取出)
补充血容量
建立静脉通道(至少两条,尽量打留置针)
检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尿量变化
观察胸腔引流量的颜色性质
进行性血胸征象
持续脉搏增快血压降低或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稳定
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毫升,持续三小时以上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降低,引流液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接近,且迅速凝固
胸腔穿刺因血液凝固,抽不出血,胸部x线显示胸膜腔阴影持续增长
防止感染
术后护理
呼吸道管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密闭
引流管周围用凡士林纱布严密覆盖
水封瓶保持直立,长管没入水中3-4厘米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厘米
保持引流通畅
半卧位(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30度到60度,利于引流)
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打折,脱出)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
观察和记录引流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引流液为鲜红或暗红,连续三小时以上及时通知医师)
一般水柱上下波动范围约4到6厘米(若水柱波动超过十厘米,提示肺不张或胸膜腔内残腔大。深呼吸咳嗽时,水封瓶内出现气泡提示,胸膜腔内有积气,水柱静止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复张)
妥善固定
适时拔管
拔管指征
留置引流管48到72小时后,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引流液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量少于50毫升或脓液少于10毫升,病人无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恢复,胸部x线显示肺复张良好。
拔管方法
深吸气末屏气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