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教育学作为独立的科学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丶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丶荀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丶苏格拉底丶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逃。中国战国末期,出现中国和世界第一篇教育论著《学记》。但从总体看,都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散在有关哲学或政治、伦理学著作中,并带有经验描逋性质。
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现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发端。分为 教育通论、教学论、训育论、学校管理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的产生与确立,标志教育学进入科学化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发展历程
前学科阶段
1.在教育实践上,有了学校实体的产生,有了教育教学研究。代表人物有孔子、苏格拉底等
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和开导;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提倡问答方法的教学;产婆术;美德即知识;
2.出现了教育研究的文本
《学记》
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礼记》中的一篇
《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在全世界普遍采用个别教学时,提出把学生分成班组古代国家中体罚是普遍的,他反对体罚防止负担过重的问题
孟子: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具有“善端”
荀子:荀子的性恶论,提出了教育作用论,即“化性起伪”。荀子认为最高的要求就是“成圣墨子:墨子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染丝说”)。工艺技术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军事防御守备教育。
科学化阶段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桑代克创立现代教育心理学;杜威;马克思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