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
这是一篇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思维导图,包含区分观察和评论、充分表达愤怒、倾听的力量、爱自己、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等。
编辑于2021-09-29 16:18:30刀豆新作|漫长的一生。【时代悲剧 女性困境】旧时代的悲剧婚姻,困住了他和她的一生。《漫长的一生》讲述了何咏声和他妻子的悲剧婚姻故事。何咏声出身农民,一心想要读书成才,却被父母逼着辍学,只有小学学历。他渴望找一个有文化的妻子,但最终却陷入了一个不幸的婚姻。作品深刻探讨了旧时代的悲剧婚姻如何困住了两个人的一生,以及女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困境和无奈。
通俗地讲,就是在一段关系里,既可以体会到爱,又愿意倾心付出;既可以在对方怀里毫无顾忌地展现脆弱,又可以独立地拥抱孤独;既可以预测未来所有的不好,又依然愿意追随和陪伴对方。我认为,这样的状态是“我们式”的爱,开心、独立,而又强烈地想要和对方在一起。
《成就上瘾》读书笔记,本张思维导图归纳符合效应在行动、选择、习惯、动量等内容知识。习惯决定生活,坚持记录行为,才能剖析自己,不断改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刀豆新作|漫长的一生。【时代悲剧 女性困境】旧时代的悲剧婚姻,困住了他和她的一生。《漫长的一生》讲述了何咏声和他妻子的悲剧婚姻故事。何咏声出身农民,一心想要读书成才,却被父母逼着辍学,只有小学学历。他渴望找一个有文化的妻子,但最终却陷入了一个不幸的婚姻。作品深刻探讨了旧时代的悲剧婚姻如何困住了两个人的一生,以及女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困境和无奈。
通俗地讲,就是在一段关系里,既可以体会到爱,又愿意倾心付出;既可以在对方怀里毫无顾忌地展现脆弱,又可以独立地拥抱孤独;既可以预测未来所有的不好,又依然愿意追随和陪伴对方。我认为,这样的状态是“我们式”的爱,开心、独立,而又强烈地想要和对方在一起。
《成就上瘾》读书笔记,本张思维导图归纳符合效应在行动、选择、习惯、动量等内容知识。习惯决定生活,坚持记录行为,才能剖析自己,不断改进。
非暴力沟通
一、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举例,一位母亲对她的儿子说∶"费利克斯, 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 我不太高兴, 因为我看重整洁。" "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 ?"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种状况
道德评判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导致暴力
好人坏人、对错、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回避责任
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我不得不做”
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
“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
上级的命令
同伴的压力
朋友吸烟我也得吸烟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年龄角色
30了,我得结婚了
无法控制的冲动
强人所难
异化的沟通方式
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
“应当”
基础——性恶论,通过教育控制天性
源自——等级社会、专制社会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区别
观察
完全的客观,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评论
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二者混为一谈——倾向于听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
概要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区分
四、体会和表达感受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区分感受和想法
感受
我们的需要 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
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
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我们的需要 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
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
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
沉重、麻木、精疲力尽、委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惭愧、内疚、妒忌、遗憾、不舒服
想法
“我觉得、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五、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需要
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听到不中听的话 四种选择
认为自己犯了错
指责对方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指责他人
更改为:“我(感到)......因为我......”
概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
个人成长三阶段
情感的奴隶
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他人快乐
面目可憎
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生活的主人
我们对自己负责,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六、请求帮助
提出具体的请求
不要使用抽象的言语
明确谈话的目的
人们在交谈时,总是希望有所回应及反馈。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请求反馈
对方给予反馈
表达我们的感激
对方不给予反馈
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了解他人的反应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对方正在想什么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请求与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表达自己
非暴力沟通模式
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我感到......”
(3)需要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你是否愿意......?”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指责
(1)观察
“当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你感到......”
(3)需要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所以,你想......?”
汇总
十三、表达感激
表达感激的方式
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接受别人的感激
对感激的渴望
充分表达感激
十二、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
解决内心的冲突
专注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十一、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
防卫
惩罚
惩罚方式
体罚
指责、否定他人
惩罚的代价
关系疏远
惩罚的局限性
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十、充分表达愤怒
生气的原因
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愤怒——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其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表达愤怒4步骤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有时,先倾听他人)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先倾听他人
九、爱自己
“应该”
这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
自责
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1、列清单
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2、向自己坦白
在清单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3、了解行为动机
“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八、倾听的力量
别人生气时,不要说“不过、可是、但是”
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七、倾听
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给他人反馈
疑问句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无法倾听他人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大声说出自己的请求
换一个环境
倾听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