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体育本质
这是一篇关于体育本质的思维导图,包括体育起源的观点分类、西方体育发展历程和启示、体育的本质和概念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30 13:26:39体育本质
1.体育的起源有哪几种主要的观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
游戏说
德国学者康德提出,席勒加以发挥而成。模仿的动因是游戏。“诗是想象力的游戏,画是视觉的游戏,音乐是听觉的游戏,戏剧是运动的游戏。”“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的人”
模仿说
静腊学者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源于模仿,如早期的岩画、雕刻、舞蹈等都是对动物乃至人类本身产品。
巫术宗教说
英国人爱德华泰勒于19世纪提出来的。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产生了各种崇拜意识,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人们用一系列活动来表达对崇拜物的感情。特别突出的是宗教祭祀活动。各种舞蹈、体育竞技相继而生,奥林匹克竞技会即是典型之例。
劳动说
劳动使人的体质得到进化,使人的心理、意识得到发展,劳动产生了教育,从而把人类从动物界继承下来的“兽性娱乐”升华为人的娱乐。劳动成了连接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中心枢纽。故而,恩格斯说:“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最具典型者是俄国人普列汉诺夫,他引用心理学家冯特的一句名言:
“游戏是劳动的孩子”,论述了“艺术源于劳动”。体育界不少学者依此论述了“体育源于劳动”。
战争说
体育起源于战争的主要依据是,人们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常常采用各种手段训练士兵。战争促进了人类运动技能的提高,推动了武器的演进,提高了士兵掌握兵器的技能。随着战争的发展扩大,又创造出更多的属于练武、军事手段的体育项目,如举重、摔跤、驾车、武艺、蹴鞠、赛马、击剑、射击、射箭等,这些项目经过流传演变成为了体育竞赛活动。
需要说
认为体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需要。这类观点注重于体育起源的动因,体育与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研究。
体育的起源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为体育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模仿、游戏是体育产生的直接原因,巫术、宗教、战争对体育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是体育产生的诱因和目的。总之,体育的起源表现出明显的多源性。
2.简述东西方体育发展的历程,并思考其对今天的启示。
外国
古代
古希腊
雅典
民主制
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为了保卫城邦而积极地投身体育运动。
斯巴达
寡头政治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在政治上实行寡头贵族专政。建立在这一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斯巴达体育,表现出单纯的军事色彩和狭隘的爱国意识。斯巴达人被培养成身体强壮、刻苦耐劳、勇敢善战的战士,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反映古希腊体育特色的就是泛希腊祭神竞技会了。泛希腊竞技会主要有奥林匹亚、皮西安、伊斯玛斯和尼米亚四大祭神竞技会。其中为了祭祀众神之首——宙斯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影响最大,其重要意义远远超过其他竞技会,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古奥运会。古奥运会是古希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宗教的综合产物。
古罗马
前期
古罗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能劳动又能打仗的农民军人,所以对讲求现实的罗马人来说,强调针对军事的身体训练,认为单纯的体态匀称、动作协调优美是没有意义的,锻炼只是为了战斗,通过军中严格的训练使青年人具有帝国必需的道德品质、强健的身体和军人素质。这种以军事训练为目的的体育体制,训练出一支当时地中海最强大的军队。正是凭借这支军事力量,罗马征服和统治了意大利半岛,进而控制了地中海。
后期
古罗马后期,罗马公民过着腐朽的享乐生活,对体育的军事价值和道德目标已不感兴趣,只热衷于举办豪华的竞技活动,观看残忍的角斗士表演和模拟海战,或为了个人健康和消遣娱乐而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因此,竞技场和浴场成为古罗马体育的两大特色。
西方体育的衰落
背景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此后的大约1000年间,西方体育都处于衰落状态。
宗教
这一时期,基督教宣扬“身体罪恶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等,严重阻碍了体育的发展。
阶级
只有封建骑士教育实施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才使得一些身体训练和竞技活动得以保留。
教育
在一般教会学校的课程中,则没有发展体能的活动计划,被称为“没有体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体能力下降,民族体质日渐衰微。
经济
公元10-11世纪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市民体育。公元13-15世纪,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具有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育开始萌生。
近代
1.西方近代体育的萌芽与形成
14-18世纪,欧洲大陆先后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高度赞扬“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无愧为近代体育思想的先锋;宗教改革运动“提倡人权,反对神权”,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倡信仰自由,确立了灵肉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为体育这种世俗文化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启蒙运动以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为目的,为绅士教育、自然主义教育、实证主义教育以及相应的体育学说等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打破了中世纪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枷锁,为现代体育的形成与发展铺平了道路。
2.西方近代体育实践的初步实施
19世纪欧洲的教育改革和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成立,加速了体育手段的体系化和社会进程。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作为自由解放、统一强国的教育手段和政治工具得以创立,其军事色彩和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由于体操具有很高的军事训练价值,所以深受欧洲各国的重视,多种体操流派开始形成,并迅速传播到亚洲和美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
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却由于其工、业革命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温和的气候等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他们民族特点的户外娱乐和竞技运动,并逐渐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传播。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的户外竞技运动,共同构筑了近代体育发展的三大基石。
3.西方近代体育的传播与发展
19世纪开始,近代西方体育通过多种渠道从欧洲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并得到发展。
由此看来,近代西方体育的传播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殖民色彩和“西方化”倾向。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1896年在希腊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是世界体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体育以竞技体育的形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和更高发展层次。
现代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体育
2.二战后的现代体育
充满政治色彩的东西方体育对抗开始让位于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体育朝着进一步大众化、科学化、产业化、全球化、终身化和休闲化的方向迅猛发展。
中国
古代
1.中国古代体育的发端
原始社会的体育与原始的劳动、军事、教育、娱乐、祭祀、医疗等活动很难明显划界,原始社会萌芽状态的体育具有平等性、全民性、实用性等主要特点,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
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奴隶制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宗法礼制和教育制度,形成了以礼为中心,以武(射、御)为主要内容,文武兼备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教学体系。其中,礼、乐、射、御都是与体育有关的。可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周时期出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说和五行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周易》和《尚书》。《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尚书·洪范》中“五福、六极”的长寿观念与健康观念,对后来我国的养生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古代体育的初步兴盛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追求健康和长寿为目标,开始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清净自然、神形统一等思想为基础的古代养生思想和理论。道家哲学的代表老庄的养生思想、孔墨的体育观和实践活动、《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的养生保健思想,为后来养生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到了汉代,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导引养生出现,如西汉的《导引图》,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稀康、葛洪、陶弘景等养生家的养生思想与方法等,形成了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模式。除此之外,军事体育和民间武术,如角抵、剑术、蹴鞠等得到空前发展。宫廷和民间的娱乐体育丰富多彩,民俗体育逐渐形成,如南北朝时期的围棋发展盛况空前,投壶活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与发展
隋、唐两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体育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为隋唐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两晋、南北朝对儒家正统礼乐观的冲击,北方骑射民族剿悍尚武,再加上帝王将相的身体力行和武举制的实施,促进了隋唐体育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隋唐体育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活动范围广、规模大、项目繁多、技艺高超、中外交流频繁。
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对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宋明理学“关门闭户,静坐读书”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出现重文轻武的趋势,学校体育进一步削弱;武术在宋代逐步完成了与军事武艺的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宋明时期城市的繁荣与市民阶级的出现,体育表现出休闲化、娱乐化的趋势;养生理论与养生术式高度成熟,向市俗化和平民化方向演进,最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
近代
1.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
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也就是“洋务运动”前后。首先传人的是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然后是田径、球类、游泳等运动项目及其竞赛活动。
真正在中国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是“戊戌变法”运动的维新派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及谭嗣同等。孙中山、蔡元培、黄兴、徐锡麟、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人物结合革命活动进行的军国民宣传、教育和实践,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留学生、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在传习西方近代体育、发起和组织运动竞赛以及培训人才和建设体育设施等方面同样做了大量工作。
2.中国近代体育的形成
近代西方体育是伴随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逐渐传人的。由于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展得不平衡,起初的西方体育主要在城市学校开展。
中国学校体育的全面正式开展始于清政府1903年颁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它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按照“癸卯学制”的规定,各级各类学堂都要开设体操科。体操科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而以兵式体操为主。这和当时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流行有很大关系。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近代体育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北洋政府开始举办全国运动会,组织人员参加远东运动会。这一时期,竞赛体制初步形成,全国性体育组织正式建立,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毛泽东、挥代英为主要代表的民主主义人士开始用近代科学的观点来研究和提倡体育。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实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1922年,北洋政府出台的《壬戌学制》,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1923年颁布的《课程纲要草案》,正式把学校的“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从此兵操在学校体育中被彻底废止。1924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体育主权。
3.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实用主义、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三种体育思想影响和统治着体育的开展。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体育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体育法,对于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定期举行全运会,连续两度组织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竞技体育进一步规范化和常态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国术馆和国术馆系统的建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改造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体育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体育,中央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运动,就是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体育。扩大的延安“九一”运动会、八路军一二O师中著名的战斗篮球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等,为增强军民体质及保证当时各项革命任务的完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现代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体育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的中国体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1949-1956年的创时期,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新体育”的要求。
1952年,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成为新中国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理论依据;同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1954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成立。
1957-1965年的曲折发展时期,中国体育在经历了“高指标、浮夸风和形式主义”、美苏反华、三年自然灾害等内忧外患的一系列挫折后,出现了两个波峰、一个低谷(第一、第二届全运会出现了两个高峰,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了一个低谷)的“马鞍形”发展轨迹。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竞技体育基本陷入瘫痪状态,群众体育表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文革”后期,以“乒乓外交”为标志的体育外交成为我国打破外交孤立状态的突破口。
1977年至今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时期,体育战线经过拨乱反正,逐渐全面恢复。体育事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为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发展和改革打下了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正式形成,体育改革从初步探索走向全面深化。90年代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继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改革,成为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核心问题,中国体育开始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推进。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体育以增强人民体质为重点,以成功申请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为中心,在体育决策和管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伴随着中国体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中国体育正在朝着“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
启示
讨论环节
3.如何理解体育的本质和体育概念?
拓展(相关名词解释)
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各种身体运动的总称。
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指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指学习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也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体质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的形态和特征。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
体能
体能是指人的身体运动能力和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身体适应能力
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4.现代体育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构成
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5.举例说明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大众化
科学化
产业化
全球化
终身化
休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