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代谢之糖的有氧氧化
这是一篇关于糖代谢之糖的有氧氧化的思维导图,包括其氧化的阶段等内容,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本导图讲述了糖代谢的知识内容,包括糖的摄取与利用、糖分类、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无氧氧化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酶的调节的知识内容,包含酶活性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糖代谢
糖的有氧氧化
阶段
葡萄糖糖酵解成丙酮酸
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线粒体)【总反应:丙酮酸+NAD++HS-CoA→乙酰CoA+NADH+H++CO2
不可逆反应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脱氢酶(E1)(TPP)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CoA,硫辛酸)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FAD,NAD+)
三种酶
TPP-VB1
HSCoA-泛酸
硫辛酸-硫辛酸
FAD-核黄素(VB2)
NAD+-尼克酰胺(VPP)
五种辅酶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基质】
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形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
一轮循环,发生2次脱羧反应,释放两分子co2;发生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子GTP(或ATP);有4次脱氢反应(电子传递链)生成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
三羧酸循环使乙酰CoA彻底氧化
三羧酸循环不是直接放能、产ATP的主要环节,是通过4次脱氢反应提供足够的还原当量,以便后续的电子传递过程和氧化磷酸化反应生成大量ATP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
不可逆反应,限速1
反应所需能量来自乙酰CoA的高能硫脂键
柠檬酸经顺乌头酸酶转变为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脱下的氢生成NADH和H+)
不可逆反应,限速2
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CoA(有高能硫脂键)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脱下的氢生成NADH和H+)
不可逆反应,限速3
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唯一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直接生成ATP/GTP
反应可逆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琥珀酸脱氢酶(线粒体内膜上)(脱下的氢生成FADH2)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可逆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NADH和H+)
三羧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占核心地位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最终产物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乙酰CoA】
糖代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