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绪论
法硕法理学绪论笔记,包括法学的概念与分类、产生与发展、西方主要法学流派、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含义和特征,法理学的含义、研究方法等内容。
法硕法理学之法律职业与法律办法笔记,包括法律职业的特点和分类、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解释的特点分类方法等内容。
法硕法理学之法的实施笔记,包括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含义、构成要素等内容。
法硕法理学之立法笔记,包括立法概述、立法原则、立法的程序三部分内容,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绪论
法学
概念与分类
概念
法学是一门以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
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种学科状态
法学方法具有科学性
法学理论具有规范性
学科类型
法学的体系:法学体系即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从认识论的角度
理论法学
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规律,如法理学、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等
应用法学
研究现实的国际和国内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形式、内容以及法律的制定、实施、解释和适用状况,如民法学,刑法学,法律解释学等
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的角度
立法学
司法学
法律解释学
法社会学等
从法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
法学本科
纯法学,就法律问题来进行专门研究,包括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法学边缘学科
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方法和知识储备来研究法律现象,如法制史、法医学、法经济学、法人类学等
学科性质
实践性构成法学的根本学科性质,具体表现
法学研究往往以现行的法律制度为研究的起点
法学具有务实性
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即经验的依赖性
法学是职业性的知识体系,对专业语言有依赖性
法学研究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
产生与发展
产生条件
中国传统的法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法家、儒家等许多直接或间接探讨法律问题的学派。西汉中期以后,法学衰微。鸦片战争以后,法学领域开始传入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西方传统的法学:产生于古希腊,独立于古罗马,中世纪并入神学,12到16世纪罗马法复兴,出现了注释法学派,17、18世纪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各种法学思想和法学流派,之后出现了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和新自然法学派等新的法学流派
研究客体:法律现象的材料的积累
研究主体:专门从事法学研究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
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
产生时间
历史悠久,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影响尤甚
基本主张
体现人本主义法律观,主张天赋人权,崇尚理性的力量,认为自然法普遍永恒且高于人定法,人定法违反自然法,则属恶法,恶法非法
代表人物
近代
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现代
富勒、罗尔斯、德沃金
分析法学派
19世纪
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反对形而上学的思辨方式和寻求终极原理的做法,主张现行实在法优先,人定法之上并不存在更加高级的标准(主张将人的价值好恶排除在法学研究之外),恶法亦法
早期
边沁、奥斯丁
20世纪
凯尔森、哈特
社会法学派
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盛行于20世纪的西方各国
强调研究“现实的法学”,研究法律现实的各个方面,反对分析法学派仅仅对法律进行形式逻辑上的研究,强调法律的社会性
德国埃尔利希,美国霍姆斯和庞德
其他法学派别
19世纪的历史法学派、哲学法学派
20世纪的经济分析法学派、女权主义法学派
20世纪末,出现了以批判法学、法与文学运动为代表的后现代法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法学
含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
特征
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具有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
法理学
是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实施等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与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研究对象
古今中外一般法,包含一切的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法首先是指法的整个领域或者说整个法律现实,包括部门法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一般法还可以指古今中外一切的法
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法理学与法制史学、法律思想史学等的关系是论和史的关系 我国的法理学以研究我国的法律问题和法治建设为主,其研究起点、重心和归宿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研究方法和意义
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法学研究的核心和基础
法学自身的方法论,如社会调查的方法、历史调查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词义分析的方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等
意义
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同时也有助于为学习其他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内涵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理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理论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理论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良法善治理论
依法治国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理论